现在的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聪明,明白事理,会独立思考。做很多练习,游戏阅读,想让孩子学会逻辑思考,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
可是很多时候,大家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昨天和自家孩子坐电梯看到的一幕,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儿子,孩子已经像是上小学,八九岁的年纪。也许是累了,等着无聊,孩子一直斜靠在电梯门旁边的墙壁上。
他的妈妈大概是嫌弃电梯旁的墙壁很脏,命令自家孩子马上过来,嘴巴一直在说马上给我过来,马上过来马上过来。
可是那孩子就是一动也不动。
最后妈妈生气了,直接把他拉过来,往他背上打了好几下。
因为坐的是同一部电梯,一路上还听到她的妈妈在说,你最近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了。
孩子的反应是蛮不在乎,还相当不服气。
等到看着这对母子们出了电梯,我就问孩子。
如果是我,看到你靠在墙上,会说什么?
宝贝果然非常快的一下,背往墙上一靠不动了。(典型的不给干什么就要干什么。)
我说,快点过来。孩子笑嘻嘻没反应。
我又说这栋楼很多人养狗狗,狗狗有靠着墙撒尿的习惯,不知道你靠着这个墙壁,有没有狗狗刚刚撒过尿。
很多人等电梯的时候很无聊,手到处摸,所以你这块墙壁上不知道有没有好多人留下的脏脏的手指头印子。
你这件外套是新的,打扫卫生的阿姨刚刚在这边刚刚刷了一层清洁剂,墙壁还没有干。你的外套要是弄脏了,我一定是洗不掉的。
其实当我说到第二个的时候,宝贝就噌的一下跳起来,不靠着墙了。
其实我还想说,你如果继续靠着的话,电梯门开了,我出来你没跟上的话你就直接留在电梯里了。
先摆出事实条件,再和孩子讲出家长的观点道理,不行就说后果,让孩子自己选择。
在教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管他问的任何问题,我也总是从起头到结尾的过程,一定要说得一清二楚。
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喜欢问数字问题,比如5+8等于多少?
我就伸出手来掰着手指头和他数,五往后数八个,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5+8等于13。
(这个方法和数轴有一样的作用,前提是孩子数数很熟练。)
35×3等于多少?
我的回答是,3先乘以30等于90,3再乘以5等于15。90+15等于105。所以3×15的答案是105。
不管孩子问什么问题,我都尽量能用最详细,他能听的懂的方式回答。
(直到后面问我156×35=?我说不干了,拿计算器去……)
如果只是学数学用的这些逻辑方法,当然是很重要的。
更多时候,逻辑的应用还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孩子学习的文科学习。
对孩子进行看图说话的练习时一幅图画,有的时候出现的信息中间有很大程度的跳跃性。
比如中间的过渡信息,就小孩子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全。
在这一篇看图说话中,图片只有短短的三幅,可是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把图片中的内容讲出来。没有任何上下文的逻辑和联系的话,这篇短文一定让人看的很摸不着头脑。
我教他试试用里面的细节把它填充起来。
第一幅图描述的小狐狸躺在那里,头上枕着冰袋在睡觉。
孩子上来就只是想说,小狐狸生病了。
我让他想想生病了,是什么感觉,是累是困,是难受?不能出去玩会怎么样?
①小狐狸——生病——睡觉——累,难受——在床上。
到了第二幅图,孩子马上想连下去说,狐狸打开门,看到……
我让他先停一下,为什么狐狸要去开门,躺着好好的,忽然跳起来去开门?
孩子想了想,补充到狐狸听到敲门声,去开门。
我提醒他看下图片里的细节,门外除了礼物还有一些脚印,是什么样的脚印?
孩子看懂了,是不一样的脚印,是小鸟,小鸭子和猫咪。我教他用一个词来形容,三串不一样的的脚印。
②听到敲门——开门——没有人——三个礼物——
小脚印——三串——不一样的脚印
③小狐狸——想是不是——猫咪,小鸟,小鸭子
没图了,我让他想想如果有第四幅图会是想说什么?留给他自由发挥。
于是最终,看着关键词,他用自己的话记录下这样一个故事。
小狐狸生病了,只能在家躺在床上睡觉。也很累,不能起来去其他地方。然后过了好久,外面小狐狸听到有人在敲门。然后看了一下看了没人。他在想为什么?
结果发现地板上有三个礼物,在门旁边。他就又看了一下,到了很久的时候,他才发现旁边有三串脚印。他看了一下,然后又关上门。
到家里想,是不是小鸭子和小猫咪,还有小鸟送来的礼物。最后他拿完礼物,然后把礼物放到桌子上,又去睡觉了。生病完了,过了好几天,他看了一下桌子上的礼物。
看了一下,里面有好多礼物。然后拿出来放到柜子里面,他出门去找小鸟,小鸭和小猫咪,去找他(们)说谢谢!
基本说出来的情节的还算完整,没有稿子,纯口语表达,至少开始能慢慢组织语言描述事情了。
当然作为六岁的孩子,用的语言用词还不熟练,还有那么多的口语转折的话,所以,然后。
其实这都是和我学的,平时教他东西时候用了太多,然后,因为所以之类的推理句式。
但孩子已经能有一种想象情节,靠着生活中的积累,编出来的是足够的逻辑说服力。
而这样子的练习,其实平时在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他潜移默化的一种教导。原来问题拆开来可以这样看,原来一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
同时生活中,我在让他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告诉他原因和产生的后果。
就像很小他就开始接触手机电视和平板,我会告诉他,如果你看的时间太久,眼睛就会坏掉,这是因为眼睛长时间受到屏幕光线的刺激,眼睛会累,眼睛太累,没有得到休息眼睛就会变近视,你就不得不一直戴着眼镜做事情都很不方便。
从小无论我让他想让他做什么事情,大部分时间都愿意用说服的态度而不是命令的语气。同时我也会要求他,如果你想要某样东西,请你告诉我理由。你为什么想要它?以及你怎么样说服我帮你买这个东西。
如果说这种方法对孩子有什么帮助的话,就是他开始了解,知道事情的发生一定都是有某些原因的。
对于我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总是能得到孩子无条件的相信。要说这个办法,有什么缺点,就是孩子在,不管说什么事情记述事情的时候,总是习惯性说到一句,这 是 因 为……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父母就是最初的老师,你怎么和孩子说话,就是给他最直接的逻辑思维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