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观影日志-生而不“会”养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厨房与爱。这是典型的中式家庭浪漫。可何以为家却为我们铺陈了一幅与众不同的黎巴嫩残酷情形。

  电影开头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起诉自己父母的场景。开头就留给了观众许多疑问,为什么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年纪,为什么12岁的孩子就被逮捕进了监狱,为什么孩子要起诉自己的父母?

电影从赞恩的家庭环境逐步展开,赞恩撒谎骗取药剂,回家和亲人一起制作毒品饮料。之后就是出嫁,逃跑,遇见,拉希尔被抓,赞恩艰难求生,回家,得知噩耗,杀人,被捕。从某种意义上,这不是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

片头法官问赞恩起诉的理由,赞恩说“他们生了我”。


片中的父母生而不养,将男孩当作赚钱的苦力,女孩当作嫁人的工具,他可以白天睡觉,但是孩子需要出门卖蔬果汁赚钱。父亲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大谈特谈,说自己身边人都是这样,以为生孩子可以带来自己荣誉,不必让自己踩在人底。更可笑的是,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他们并没有残酷的生而不养,只是生而不会养。他们只知道按照自己被养育的方式养。我的姑姑生了五个孩子,每个孩子穿着十几块钱的衣服,每天在田地里面跑来跑去。每次回家带的牛奶零食总会被很快的瓜分殆尽。她最大的孩子考高中没有考上,和亲戚去南方打工。小的孩子也是在乡镇上小学。每一个孩子经历着极尽相似的命运轨迹,上学,打工,嫁人,生孩子。她们理想中的命运轨迹不过如此。她以为生儿防老,所以生到第四个终于是男孩。她脑中的迂腐思想是对她最大的束缚,让她只能守在那片土地上。

另一种生而不会养更常见。熊孩子在大大街上肆意喧闹,家长不管不顾。以所谓的忙碌当作抚养缺位的借口,以所谓的“孩子还小”当作孩子无礼的理由。

生而需养,生而需要好好养。父母将孩子带到世间,如果不能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那么生来何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以为家》观影日志-生而不“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