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爸20200108

黑泽明导演老来胆囊出了问题,医生劝诫他不要再吃鸡蛋。黑泽明表示:“老夫本来不爱吃鸡蛋,但你这么一说,我偏要吃!”他竟越吃越香。据说黑泽明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白天吃是为了补充身体,晚上吃是为了补益灵魂。”

这调调,用《大宅门》最后一集里白景琦那句话说:“不是不叫我干什么吗?我偏干什么!”

世上还就是有这种快乐——拧着劲的快乐。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我居然醒得这么早,好得意,那就奖励自己多赖会儿床吧!”

“我居然这么早做完了所有活,好得意,那就奖励自己玩一会儿吧!”

“我居然控制了一天的糖分摄入,好得意,那就来个甜品奖励自己吧!”

细想来,有种奇妙的幽默感: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嘛——就像朝三暮四的猴子,先抑后扬,就会更快乐一点,人类真会跟自己开玩笑。

许多学者认为人类比动物高贵之处,就在于有理性。

猫看见鸟就会喉咙呼呼地想扑,看见小鱼干就会想吃。人类虽然也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但看见漂亮异性、红烧肉和巧克力,总还会稍微矜持一点。这一矜持、一压抑,就是人类比动物厉害的地方了。

人大脑里主司压抑的是前额叶皮层,要在人类青春期才成熟,所以小孩子往往不善于克制自己的本能。人越成熟,越懂得自我克制——其实是前额叶皮层成熟了,能压抑了。

年长的人往往更能欣赏悲剧,更有耐心些,也更能吃那些苦的东西——孩子大多喜欢简单明快的味道,比如爽朗的甜。

古来许多伟大故事,主角都需要克服一些障碍。孙猴子和唐僧不能一路坦途到西天,一定要有九九八十一难。大家潜意识中被灌输,太顺遂的主角,大家都觉得没劲。要顺遂,再压抑,就像电影《英雄本色》中小马哥最后的一声怒吼:“我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从旁观者角度看,自然觉得人类真能折腾,还能从压抑中找乐趣;但反过来也能证明,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要活下去,每个人都忍了不知多少呢!

当然,过度压抑也不好。按照两年前《自然》杂志里的说法,小白鼠被欺负多了,会产生逃避心理。

作为人,压抑久了,难免也会扭曲和逃避。

所以,一定给自己些许释放空间,时不时给自己点慰劳——类似于黑泽明那种生了病偏要吃鸡蛋,压抑之下偶尔的享受,才最快乐嘛。

因为压抑本身并不是目的,压抑短期冲动以便获得更多的快乐,才是生活值得过下去的理由。

别太沉迷于压抑伴生的自豪感,严格来说,这简直算一种认知失调。毕竟我们不是为了吃苦本身而吃苦嘛——苦有什么好吃的呢!

后来时局动荡,黄家败落,产业被一场火烧得干干净净。爷爷过世了,家里七八口人等着吃饭,朋友劝黄父出去做事。黄父放心不下家里,有些犹豫,黄母爽快地说:“太平年月倒无所谓,如今这光景实在不能粘在一起,你要端出男子汉的派头来!”于是黄父远走他乡。

黄母却被学校辞退了,因为领导觉得她家事太多,无法兼顾工作。一家人吃穿都要等黄父每月托人带钱回来,但后来那些钱竟被人吞了,黄永玉只好带着弟弟坐到那人的家门口讨账。别人嘲笑他们穿得破烂,黄永玉心里委屈,黄母说:“你要有头脑,想到自己是读书人,再穷再苦也就不在乎了。”

无论过得多难,黄母总是乐呵呵地说:“娘这前半辈子没吃过苦,如今带着你们‘步步顶上’,也算是件有意思的事。”

黄永玉所受的家教还有:不说空话,吃饭时不出声音,不拿别人的闪失开玩笑……这些对于日常小事的要求就像佛教里的“戒行”,看似简单却自有厉害之处,能让人在苦难岁月里坚守心性。所以黄永玉的奇崛个性里多了几分正气,使“奇崛”不只是一种表演性的姿态,而是一种底色踏实的真性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聪爸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