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最近拜读了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部分章节,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许,学会关心,才是学校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在诺斯丁看来,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以传统学科教学为核心的普通教育课程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的理想课程。学校对学生语言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过分重视,却对学生的其他天赋和才华严重忽视。望眼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动或者迫于升学的压力或者利益追求,只是一味地驱使学生重复性学习知识,以求在最小失误率下追求最高的分数,以达到升学的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本身的关心和教会学生关心。


  何为关心?在他看来,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在学校这一限制条件里,关心的主体即学生和教师。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往往不能称之为关心的关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教师多么努力地关心学生,学生一方却感受不到关心。学生们总抱怨“老师不关心我们”,这其中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首先,走进今天的学校,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往往花费成周甚至成月的时间准备考试。而我们应该相信这些时间本来应该用来探索新思想,发现新兴趣,扩展知识,陶冶情操,使学生在艺术、音乐、写作等领域大显身手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被压缩,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负担,在他们可以接触和思考的范围内,埋怨老师和学校也不是不能理解。我们需要坚信地是,学生们应该有机会在学校学会关心,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与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其次,一些教师将“关心”错误地理解为:教师往往觉得他们知道要关心的人即学生的利益是什么。实际上,他们会很轻易地决定那些利益是什么,而从来不认真地倾听他们要关心的人的心声。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意识去认识学生,殊不知,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独立个体。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与学生产生了误会和隔阂。最可悲的是,我们视这种强迫有利无害或者无伤大体,而且自然地对我们自己的下一代也做起这种强迫的事情来。诚然,我们往往对教师的这种行为也表示默许或者赞成。久而久之,在学生看来,教师只是教师,而不是关心的一方。


  关心是处于关系之中的一种生命状态,而不是一套具体的行为方式。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关心学生,也应该教会学生关心。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们放弃某些东西,从而去学他们真正感兴趣又有热情学习的东西。一个教师如果真正关心学生,那么他会认真倾听学生们不同的需要,并且给予不同的反应。

  运转良好的发动机微微震颤,打磨过的工具闪闪发光。我们需要尽毕生心力去孕育祖国未来的花朵,也需要关心其成长,教会其关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