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放弃“木桶理论”了


如果让你说出自己的3个优点和3个缺点,你最快想到的是什么,是优点还是缺点?

我猜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缺点。

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去看缺点,而忽略了自身的优势。

以前我们常说的“木桶理论”,“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但是这几年,我发现没那么好用了。

01  “木桶理论”VS“优势理论”

我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对数字相关的东西极为不敏感,对我来说是看到,并未看见。

过去的很多年我都尝试去补“短板”,但是发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让我非常痛苦,而且有极大的挫败感。

就像去年我买保险的时候,朋友帮我挑选了保险,讲数据对比的时候,我完全是懵的状态,非常努力去理解,但基本上还是啥也听不懂。

当我放弃补短板,去发挥我个人优势的时候,我才能最大程度展现我的价值,也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买保险就找靠谱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就好啦,我干嘛要去死磕自己的短板呢。

在《卓越领导者》这本书里,有一段话:

“如果你想从一名优秀的经理人成为卓越的领导者,那么,不要将重心放在改善弱势之上;

恰恰相反,有效的途径是,找出自身的优势,并不断强化。”

确实,乔布斯把产品创新做到了极致从而打造了苹果的商业帝国,而巴菲特则是把理性投资做到了极致从而成为了股市的神话。

我们大多数时候会把关注点放在弥补短板上,而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却是把个人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可以在自己的意愿范围内去提升短板,如果不愿意,也没必要死磕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优势,尽情去发挥就好啦。

02  始于天赋,忠于优势

天赋是什么呢?

天赋的英文是“gift”,也就是说,天赋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最自然而然的反应。

著名产品运营专家梁宁说过这么一句话:不厌其烦之处便是天赋所在。

是的,天赋一定是你的热爱所在。

举个例子,行政上的工作,你可以很好地协调、安排、布置,但你不享受这个过程,不喜欢做这个事,做起来也没精打采。

这个过程,虽然你也能把事情做好,但就是觉得特别没劲儿,提不起精气神儿。

但也有一些工作,你做的时候自己就特别兴奋,特别享受这个过程,做完了以后就恨不得想,我什么时候还能再做这个事。

虽然是第一次做,可能你就能把这个事情做得特别好。

这样的事情背后,就隐藏着你的天赋。

那优势什么呢?

如果说“天赋”是老天爷赏饭吃,那“优势”一定是靠后天的刻意练习所获得的。

优势=(天赋+知识+技能)*刻意练习

在天赋的基础上,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不断地刻意练习,形成个人的优势,才能始终近乎完美的去完成任务。

如果说天赋是种子,那优势就是果实。

03  挖掘个人天赋的三个线索

如何找到个人的天赋呢?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观察自己的行为,给大家提供挖掘个人天赋的三个线索:

渴望:做一件事情时,背后有强烈的渴望推动着去做出一些行为,不自觉就这么做了。

比如,在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你不自觉关注到每个人的感受和需求,那你可能具有体谅别人的天赋;

再比如,有些人学习天赋比较突出,对新的事物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内心就很渴望去学习新的事物、新的知识。

学得快:在某些方面,同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你比别人更快的理解、学习。

比如我以前上初高中时,背诵特别快,在同学看来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我却乐在其中。

每次老师刚开始讲的时候,我都已经能够“理解并背诵全文”了,后来才发现我在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上有天赋。

 

满足:做完一件事件去回想的时候,感觉特别好,做得特别顺,很容易沉浸其中,甚至有心流体验。

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希望生活顺顺利利,不要有太多问题。

对于有“排难”天赋的人来讲,没有问题反而会不舒服,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带给他们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天赋和才干不一样,展现出来的行为就会非常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去发现、了解自己。

那如果想要更精准的去测试,那就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手段了。推荐《克里夫顿优势识别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测试。

04  挖掘个人天赋,建立个人品牌

现在是个体崛起的时代,个人品牌是我们最大的一笔无形资产。

建立个人品牌的第一步是定位,而定位就是基于自己对个人天赋的了解和认知。

了解自己的天赋,就可以基于天赋发展出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可以给别人提供什么价值,满足什么样的需求,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慢慢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找到定位就可以去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最终帮助我们去实现个人商业价值的变现。

所以,是时候放弃“木桶理论”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资在自己的天赋优势上。

善用优势,是我们可以给自己最大的善意。


公众号围观:青青青宛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时候放弃“木桶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