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我不是药神》中,学会了如何去做一款产品。

文丨北城浪子

电影《我不是药神》,在整体的推广策略,单从传播速度上来讲,算是一件比较成功的案例。

先从名字来讲,中文名《我不是药神》,朗朗上口,极具传播属性,好的电影名字是刷屏的前提。英文名《向死而生》,大片的既视感,国际范的表达,不失档次。

然后就是这部电影的选材,不仅是真实事件改编,更是具有当代的社会意义,引发更多曾因“药”而无助群体的心理共鸣。

接着影片就围绕徐峥演的勇哥展开,从生活落魄、婚姻变故、父亲手术急需用钱到一个慢粒白血病找到他,希望他能从印度带一种特效药。

一个产品或者说项目就此拉开帷幕,需求方吕受益找到勇哥,并提出明确需求,希望得到满足。勇哥因为缺钱,不得不利用自己已熟知的渠道,开始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产品到手的时候,他们发现市场并不能接受他们的产品,因为产品缺乏权威,就算价格再低,用户根本不买账。

吕受益作为真实用户的一员,想到QQ群主刘思慧,也就是这个用户群中的一个KOL,他们很清楚,做社群最重要的就是拉拢KOL为自己做事。

事实证明,他们俩的想法是对的,刘思慧成功连接了其他的KOL,并迅速形成自己的分销渠道。当然,对这些KOL价格可以做到八折,也是很好的利益点。

产品快速得到用户认可,勇哥、吕受益和刘思慧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当用户源源不断为产品创造市场时,接下就是考虑如何保证产品的可持续性。

那关键点就是建立产品的渠道联系,也就是影片中如何拿到印度格列宁的独家代理权。

于是,擅长英语的刘牧师出现了,刘牧师作为专业的英语翻译,在勇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下,成功加入团队。

此时,缺少的只剩下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并且这个执行的人,要坚定不移相信目前做的这件事,且全力以赴的当做自己的理想。

抢药的黄毛恰恰是最好的人选,年轻、有担当、关键他还是产品的重度使用者。一个优秀的团队,就这样搭建起来,并顺利运作。

竞品毫无疑问的每个产品都会遇到的事情,而擅长会议营销兜售假药的张长林就这样理所应当的出现在观众的荧幕前。

说张长林是整个电影用来衔接前后一年的矛盾点,倒不如说他是改变勇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勇哥被迫放弃印度格列宁药物代理权后,转行正当生意,后来由于竞品张长林出逃,勇哥再次挺进市场。

首先,他实地考察,找回供应商,其次,重组团队,利用低价复盘老用户,带来更好的口碑效应,传播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刘思慧找到各地的QQ病友群,散发印度格列宁药物重返市场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整个网络,勇哥的进货量也翻几倍。

市场越来越多印度格列宁药物出现,这时大厂受到影响,他们必须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干预,比如施压于警局。

在曹警官迫于上司压力,突袭这些用户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说出来,药是谁卖的,因为他们知道,失去这个低价的药物渠道,那他们就只能等死。

当用户把产品和自身利益捆绑在一起时,用户的粘性不断被加强。所以,产品受到威胁,用户便会毫不犹豫的维护它。

所以,想做出一款用户喜欢的产品,一定要有优秀的团队支撑,当市场出现竞品时,理性面对,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相信自己的产品,不惧怕大厂施压,正义和法律虽然会迟来,但是要活在当下的善良。


从产品入门到精通的全方位学习课程

BAT资深产品、运营总监亲身参与课程研发与教授

理论学习+实战演练,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告别打杂小白,了解详情猛戳产品经理实战训练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我不是药神》中,学会了如何去做一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