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窗效应说成本

昨天在书店看了下《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也算是一本网红畅销书,是把经济学用较通俗的案例讲出来。抛开网上一些经济学教授对其学术能力的质疑,我觉得对我还是有收益的。我就更没有经济学专业背景了,只是看过《牛奶可乐经济学》系列,然后看过心理学和博弈论的书,只能算小白和知识爱好者。但这并不妨碍我有独立思考和发表观点的权利,所以我准备也效仿写几篇系列文章。大家觉得有道理,姑且看看,觉得不对也欢迎指正。这是第一篇,讲我对成本的理解。

经济学有一个很著名的争论,《牛奶可乐经济学》里也讲到了,就是“破窗效应”。一个经济学家A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服装店的橱窗玻璃然后跑了,服装店老板自认倒霉,花钱去找做玻璃的修补,然后补玻璃的赚了钱,去买了双鞋,再然后卖鞋的也赚了钱,又去大吃一顿,饭店老板又赚了钱,于是。。。A于是说:你看,虽然是小孩打破橱窗,造成了损失,但引发了一系列经济活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增加了GDP。

这另一种论调有异曲同工之感。什么论调呢?就是政府修路,今天修,明天挖,后天再修,虽然花了财政,但让修路工有活干,刺激了经济,促进了就业啊。

乍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啊。好像社会总成本并没有增加,甚至还有额外收益。但其实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点:看不见的背后。以破窗效应为例,经济学家A只看到了服装店老板修橱窗的成本,比如说是1000元,这1000元转移给了玻璃店老板。但他没看到,如果玻璃没破,这1000元服装店老板也许会周边度个假,然后度假村老板赚钱了,又去。。。

所以这1000元的的确确是社会总成本增加了,没有破窗的话,老板会用于其它消费,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修路的道理也一样,如果做好规划,不要修好再挖,这笔财政可以拨到更加需要的地方,比如建个学校。

所以我们要学会去理解看不见的成本。或者给成本一个简单的定义:你放弃的价值

这里再打个比方(我也越来越喜欢讲故事,因为便于理解)。你家在北京前门有个祖传的小门店,你卖些风味小吃。因为是自己的,所以不用交租金,然后也不用雇人。那么你的成本是多少?

看上去好像很低哦,除去原料成本和水电,卖出去都是净赚的。但真的是这样吗?这里一样要考虑看不见的成本。有两个大成本:1.你如果不是自己开店,而是把店租出去,一个月也能收2万 2.你不开店,而是去打工,每个月工资再少也有1万。这两个成本一个取决于门店的位置和大小(能稳定租出去的价格),一个取决于你的技能(你能在社会上找到的稳定职业的薪资水平)。你选择了自己开店,就放弃了租金和打工收入,这都是成本。

所以生活中处处都有成本和收益,都有隐藏的成本,我们要学会思考。

你租房子除了考虑租金和交通费用,还要考虑与公司的距离。如果为了省几百块钱而每天多花一小时上班,你其实并不划算,因为你的时间也是有成本的。

你选择考研或创业,也不仅仅是资金成本,而是你放弃了的这几年的薪资收入----当然你也获得了学历或能力方面的收益,还有未来可能成功的收益。

甚至你恋爱和结婚,也一样有成本,除了金钱还有时间,还有你选择了这个人而放弃的TA。这块有时间我再详细分析。从经济学角度看为啥越来越多大龄剩男剩女,为啥离婚率越来越高。想听到回复1哦,我更有动力写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破窗效应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