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座谈会,一位领导说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谋划设计,更要有长期坚持,否则在某个领域的成果很难累积,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一股“偏执”的劲头,能够铆足一股劲,认真、坚持去做。
我想,作为一名一直战斗在辅导员战线的“老学工人”,这样的“偏执”还是需要的。
“偏执”源自对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一股热爱。
如果没有一种深深的热爱的话,本来就够繁琐的辅导员工作仅仅就是一种岗位,那就谈不上愿意花时间、投精力在学生工作上了。
学生的社团活动、唱歌比赛很多都是晚上进行的,势必要辅导员舍去在家的时间。
学生的集体团建、体育竞赛很多都是周末进行的,如果要去,也要花时间吧。
还有突发事件处理、谈心谈话、走访宿舍、查晚归等等,这些都是在八小时以外的工作,如果就是抱怨,就是有情绪、牢骚满腹去做,达不到效果,还陡增了职业倦怠感。
而如果是有一股对工作的热爱和满腔热情,一些苦累都算不得了什么了,反而可以从繁杂工作当中找到工作的乐趣和职业幸福感。
查一次宿舍可以,坚持每天都去不容易。
和一个同学谈心谈话可以,坚持每天都能谈一个学生何其容易。
这种愿意把职业发展和事务性工作结合在一起,我想除了“偏执”的热爱也没有其它什么了。
“偏执”表现在对待一件重复事件的坚持不懈。
辅导员的很多工作都是重复的,要想在重复的工作中形成一定的特色,必须找准一些工作的切入点,然后继续往这个方向去精准发力。
某位辅导员老师研究劳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那么她开展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主题团日活动都紧扣且突出这个主题,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案例撰写等方面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也会经常去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久而久之,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实践操作的广度,才会积累一定的学生工作成果。
某位辅导员专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那就先从职业生涯规划课开始,认真备课且上好每一节课,注意课堂案例收集、互动分享,可以在微课、教学能力、视频课、金课上下功夫。
课后多做一些同学的具体生涯实操,积极参加一些生涯规划大赛,在实践当中找不足,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特色工作。
这些“偏执”的投入,不会因为别人说什么而改变,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持久性,有没有把它当成一件必须做、坚持做的事,放弃很容易,但是坚持却是不容易,也是很酷的,你的坚持必将成为学生的一个榜样,一座灯塔,觉得这样的老师还是蛮“牛”的。
“偏执”还体现在符合实际有利于发展的方式方法。
“偏执”不是一股脑,没有章法的瞎折腾,更不是明明不可能,即使很努力希望也不大的无用功。
“偏执”是要理性、客观、科学地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白自己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不足和短板,这都是要结合自身实际的,尤其要有兴趣点,要有思政的切入点和焦点。
每周和学生写一封信,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也是需要选题准备、文字编辑、合理分析的能力的,某位老师已经坚持了四年多每周和学生一次线上交流,想想也不难,但是自己愿意去写、也能够找到不同时间段学生成长需求,对症下药给出一些建议,这不就是辅导员“偏执”做一件为学生成才保驾护航的事情么?
这样的信件材料,可以累积出版,也可以形成一种思政工作案例,在成果的凝练上就有了基础,而不是纸上谈兵,无源之水。
“偏执”讲究一种方法,其本质就是主打“陪伴”,你选择了一种什么的和学生“陪伴”的方式,跑步也好、网文也好、谈话也好、案例也好,只要你适合,那就可以去实施。
如果你是一位“偏执”的辅导员,至少说明你有“执着”“耐磨”“深耕”的优秀品质,也会指引着你继续在思政领域里不断磨砺,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触碰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偏执”的辅导员,那就要拿出自己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一步步完成小目标,历久弥新,当一棵树成为一片森林,当一朵花成为一片花海,你一定可以逐渐成为某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