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不久前收到一位读者的后台留言,大意如下——
“晓璃老师,你好。
我今年30多岁了,一直在一家公司做着出纳工作,每天不得不面对繁琐重复的工作内容,我最近慢慢意识到不能这样浑浑噩噩下去了。
但问题是,我不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努力?是考证,还是其他?
我十分愿意公开我的问题,希望我的留言能被选中,并能能给予一定的思路和指导。”
这位读者的困惑特别具有代表性。
从我经手的职业案例来看,有不少30多岁上下的职场人深感焦虑,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渐渐失去了年龄优势,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和积累,想改变,却苦于不知道从何下手。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到困惑的你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PS:文中故事源于真实咨询案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特地隐去关键信息并进行了文学加工与处理,旨在用来呈现问题及解决思路,特地申明。
一、“我也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了,但总感觉没有底气”
来访者陈女士(化名)年近40,但让她焦虑不安的是,这些年自己一直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没有一丝长进。
这些年单位效益越来越差,陈女士的焦虑感越来越重,她担心等自己到40岁上下,万一单位出现变故,以自己现在的实力很难在人才市场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而那些基层工作机会也会因为她的年龄向她关上大门,万般焦灼之下,她找我寻求帮助。
看完陈女士的履历,我感慨万千。
陈女士的起步并不算差,10多年前她毕业于一所师范大学的财政学专业,但财政学专业就业面很窄,于是陈女士就在毕业前考了个会计证,考虑到自己非会计专业出身,仅凭一星半点儿的会计基础知识恐难应付复杂的工作,于是毕业后的陈女士应聘到了一家公司做起了出纳员。
这一做就是五年。
刚开始陈女士兢兢业业,也曾想过干几年后跳槽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每次打开求职网站,看到主办会计岗位的要求一律是“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她瞬间就打消了跳槽的念头。
她觉得先考个证书吧,这样至少自己也有些底气。
但是等她拿到教材的时候彻底傻了眼。
原来,陈女士一直是商贸公司的出纳员,而中级职称教材尤其是中级会计实务基本就是一家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全盘账务处理,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账务处理同时会计基础薄弱的陈女士而言,复习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毕业后的第五年,陈女士第一次尝试中级职称考试以失败告终,后来又忙着结婚生孩子,就耽误了职称考试,这一拖又是五年。
在咨询过程中,陈女士也心知肚明,自己欠缺的就是实际做账的经验,但她一直强调说“自己准备不足”,在她的心目中,仿佛非要拿下中级证书才能接触账务处理,如果可能,她还想拿下CPA。
非要准备好才开始吗?
机会和经验,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二、一个人要想获得顺利发展,不能忽视环境的影响
曾经有篇文章犀利地指出,对很多职场人而言,我们的工作对象并不是自己,而是以客户、同事、老板、员工等为代表的他人;而我们的工作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物体(例如农民种地、修理工维修机器等),而是相对“软”的东西,例如客户满意度、老板重视度,等等。
因此,我们的工作实践注定要依赖他人,要在组织环境中得以实现,如果仅有良好的愿望和蛮干的劲头,缺乏相应的实践环境,最终无法达成良好的职业发展。
就像文中的来访者陈女士那样,即便她真拿下了会计中级职称证书,只能说明她了解一家制造业上司公司全盘账务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流程。
如果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主办会计,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积累,要去接触多行业的账务,不断摸索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既不违背会计准则,又能够最大化地为公司节约税收等成本;同样一笔业务,由于可以做不同的理解,归属的科目和处理方法也会多种多样,这里面的玄机和奥妙,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否则,如果缺乏这一环的磨练,仅凭一纸证书,是不大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主办会计的。
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想要顺利度过“新手期”成长为一名“熟手”,离不开实践的机会和土壤。
很多经验不是写在书本里,而是要靠大量的实践去历练去总结,才可能摸到工作中真正的“窍门”。
三、如何衡量自己获得了职场成长?
随着咨询案例的累积我发现,很多人在进入职场之前,缺乏对职业起码的认知,TA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在哪一层,未来要往哪里发展,由于目标缺乏方向不明,每天都是浑浑噩噩,蹉跎着自己大好华年,任机会一次次从身边溜走浑然不觉,直到有一天幡然醒悟,才发现悔之晚矣!
从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区分,我们可以把工作分为三个层级:
1、以重复琐碎著称的工作,靠的是熟能生巧
譬如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运维工程师等,这类工作要求从业者每天解决大量问题,你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越有经验,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很快解决。
要做好这类工作真的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大量反复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积累多了自然就有了经验,慢慢地就能成长为“熟手”。
2、以综合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工作,靠的是项目锤炼
类似于互联网运营、软件工程师、市场部管理人员等职位,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综合能力,既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例如文案策划与写作能力),又对通用能力(例如商务谈判能力、沟通能力)提出了很好的要求。
以互联网运营为例,既涉及到文案策划、用户转化这样的线上内容,又要涉及线下的活动策划、对接资源等内容,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需要你通过参与到项目中,渐渐承担起重要角色,才能真正提升自我。
3、带有创新性质的工作,靠的是职业判断
这类工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经验可以照搬,例如研发、战略等工作内容,这部分工作内容需要不断地尝试摸索,同时还取决于对趋势的判断与把握。
事实上,这三个层级并非孤立存在,任何一个岗位,如果你仔细挖掘,都能发现其中或多或少包括这三个层级的内容。
我们以财务工作为例。
1、琐碎重复的工作内容:
这部分多是一些基层工作内容,例如费用的审核与报销、发票开具、数据核算与账务处理,等等。
2、考验综合能力的工作内容:
这部分是得力的会计人员和基础会计人员重要的差别所在,例如税收优惠的申请与办理、国家及相关部门扶助资金的申请与办理、成本的控制与优化、客户的分类管理,等等。
3、创新性的工作内容:
这部分则能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价值所在,涉及到公司重大战略政策的制定。
例如,站在财务的角度,帮助销售部选择哪一个价格优惠策略最节税;在财务分析的前提下,给公司管理层提供建议,包括公司的产品战略应该如何制定,要大力发展哪类产品,弱化哪类产品;每一类产品可以采用怎样的定价策略;为确保公司的现金流,未来公司的回款政策应如何制定,等等。
而一个人想要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就必须考虑一个重要因素,即,如何获得大量的实践机会,以及,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实践机会。
四、对机会的判断、把握乃至争取,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能力
对前文的陈女士而言,如果她决定继续在财务领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不是去考什么中级证书更不是考什么CPA,而是寻找机会从核算会计起步,到实践中去接触真实的账目。
想要真正明确未来的发展道路,必须明确以下两点:
1、职业规划的第一性原理,就在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职业理想)
我想到了另外一位来访者小敏(化名)。
小敏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然而她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于是在毕业的时候,她看好了互联网行业,通过朋友介绍来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PC端的运营。
由于公司产品在PC端需要推广及销售,小敏做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助公司优化文案,通过投放时间等不断调整,增加广告的点击率,从而提高产品销量。
然而让小敏没有想到的是,公司PC端业务逐渐萎缩,高层决定调整公司战略,之前的PC端运营部被撤销,在拿到一笔补偿金后,小敏需要重新寻找工作。
在寻找工作之前,小敏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她想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小敏想要成为顶尖的文案写手,她就应该寻找文案写作方面的工作,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打磨文案写作,争取写出优秀的文案作品,有了作品之后,小敏在市场中就渐渐具备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而如果小敏无意成为顶尖文案写手,她对谈判沟通更感兴趣,后期则可以重点考虑接触实际项目,即积累线下经验,承担起多重角色,包括对接资源、商务谈判、带领团队等等。
2、在平台的选择方面,不妨从产品特性、客户群体、发展空间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例如 ,一名毕业生想要在专业上有所发展,去代账公司是不是好的选择呢?
首先,从产品特性考虑。
代账公司出具的账有个特点,就是简单粗暴,不会涉及到繁杂的账目核算。
其次,从客户群体考虑。
代账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小企业或者对财务核算要求不高的企业居多,这些公司就不会把自己的核心业务放给代账公司处理,顶多会把一些无足轻重的业务外包给代账公司。
最后,从发展空间考虑。
代账公司的发展空间,大约是从学徒做起,然后慢慢接手小规模公司的账,再接手一般纳税人的账,渐渐成长为一名代账会计(一个人带几几十家账的那种),发展的顺利,则未来可以入股代账公司成为股东,或者自己单干成立代账公司。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得知,代账公司对账务处理的专业度要求并不高,代理的账目也不涉及公司核心业务(例如成本核算),在那个地方,业务开拓及谈判能力反而比专业能力重要的多,因此从专业成长性角度考虑,不建议应届毕业生去代账公司。
以上。
“寂静在喧嚣里低头不语,沉默在黑夜里与目光结交,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