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做班主任只会“线性”思考

    今天看了四个王老师诊断心理档案的案例,每一案例剖析都很深刻,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王老师的点评中可以觉知王老师心理学知识学养很高,作为一线教师要么买一些心理学书籍来读,要么专门买些心理学课程来听都是必要的。因为现在问题学生的分析不是表面问题的识别,它触及孩子的需求、认知模式、行为习惯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心理学知识来窥探。


    案例“她为什么总是忘事”,勾起了我的工作记忆,案例呈现一个女孩总是丢三落四,老师让交回执,回执忘了带,老师让交作业,作业忘了带,老师让带文具文具忘了带,我曾无数次遇到这样的事,我的处理方式很短促,直接“为啥总是忘,明天带来,忘了带了我就会给其家长打电话,但是这类孩子忘带东西的坏习惯一直有,我没有智慧的解决问题,而是线性的思考,没带就回家拿,下次再没带再回家拿,久而久之,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依然火冒三丈,甚至火烧眉毛。案例中的老师起初和我的做法一样,恼火,生气,但是老师会转念一想,为啥这孩子会这样,忘事的原因是什么,经由追问,进行了陪伴试的跟踪诊断,利用早期记忆和五项图,查找到学生忘事的真正原因,“霸权父母”的一切操控让孩子失去了记事能力,变成了低能儿童。循着根源,再去纠偏,问题会连根拔起,不会浮于表面。


      为什么我遇到同样的忘事学生,不会转念一想,不会追问,更不会进入专业诊断,我陷入了沉思,我缺少专业学习,缺少专业认知,缺少专业诊断,以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展开专业研究为由,所以班级管理问题常常是处理了东家事西家事又起,每天如打仗,但仗仗没有深入学生心脏,问题处理处理浮于表层,所以每天都很忙。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认知模式、行为模式单一,遇到问题不能很好的求解,想当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窥探学生的病灶,不具备科学思维视角。


      于王老师的书籍中,每看一个章节,我习惯性的“反问”自己,为什么我没这些专业认知,为什么会这样,每次深度复盘以后,我就咂摸到王老师对问题的敏锐解读,源于他的专家思维,跳出问题本身寻找问题,不被问题表面裹挟,带着专业研究处理问题学生,所以问题学生逐步摆脱问题。


        有时候遇到问题学生,没有研究意识的老师容易走向自我臆想的误区,让问题学生变成问题百出的学生,还会把这种糟糕的后果推给学生,为啥会这样问题频出,殊不知自己诊断出了问题,往往被自己的误诊覆盖问题真相,遗憾的是这样的老师都不自知。


      具备专业研究的老师,往往会把问题学生作为研究的资源,深入窥探,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班级的问题越来越少,老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却越来越高。


      想摆脱给问题学生天天打药的机械忙碌模式,就请老师们尽快走向专业阅读的道路吧,别让自己认知狭隘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别让自己的不专业质疑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以前做班主任只会“线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