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持有三年还不盈利,要不要继续持有?

之前在《血泪教训:理财小白最易跳的三大坑!》一文中介绍过,在2014年基金实现不错的收益后,因为无知在2015年最高点购入6支基金,从此开启了我的“套牢”之路。

当前的情况是,2017年上半年行情不错的时候,有一支实现盈利就赶紧卖出了;另外一支债券基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盈利,剩余四支混合式基金都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中。今年年初开始思考:三年还不盈利,到底要不要继续持有?

先说明下当前的投资标准:如果再进行基金投资,只配置指数基金,并且是被动式指数基金。混合式基金、增强型指数基金,以及当前都还不太看得懂的其他基金都不在选择范围内,所以要是现在选基金,是一定不会再选这几支基金了。

那怎么判定要不要继续持有基金呢?今天把整体思考过程记录如下。

第一、市场整体估值

判断市场是高估阶段还是低估阶段,说白了就是大概摸清现在是牛市还是熊市。方法上各个投资大佬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以著名的巴菲特比率(股市整体市值/上一年度GNP)来判断:70%~80%较为正常,50%以下相当安全,100%以上则非常危险;再有如彼得·林奇的鸡尾酒理论,以及市盈率指标等,都可以判定市场是处于哪个阶段。低估则进入,高估就退出保平安。

以我个人的基金来看,由于当时没有看这关键一步,基金买在了高点(将近5000点)。而当前是熊市,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不是很紧急使用的资金都可以继续持有,等股市重新回到高点,甚至更高的时刻。

第二、基金投资策略

判断完市场估值,接下来就是具体基金的优劣判断。先从基金的定性信息开始了解,主要包括基金类别、成立年限、资产规模和投资策略。

这里最重要的是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包括投资目标、投资方法,以及业绩比较基准。以大成债券A为例,投资目标描述为“在力保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对于投资范围也有明确的界定:80%以上债券投资品种+20%以内股票打新,由此可知其波动性不会太大,当然短期来看收益也不会突然增高。

再以工银沪深300指数为例,其投资目标即为“实现对标的指数的有效跟踪”,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严格复制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只要指数长期上涨,则收益就不会太差,并且收益要相对好于上述债券基金。

了解投资策略,一方面是用自己的投资策略(或者思路)来进行基金筛选,另一方面也是检验基金经理在后期是否严格执行该策略进行投资,以确保自己是否继续持有。

另一个想说的是基金的评级。对于评级应该采取“不可尽信”的原则,首先是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仍存疑虑,最好多家仔细对比;另一方面是评级依据,有时候一年收益好基金就可能评五星,但收益下降之后又被降级,因此参考时的比重不宜过高。

第三、基金经理考察

对于单纯复制指数的被动基金,基金经理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是主动型基金,那么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基金的收益。

考察基金经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目标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期,有些基金频繁地更换基金经理,即使是有非常规范的系统,也难说不会对基金收益产生不良影响;另一个就是基金经理的任职回报,最重要的当然是目标基金的任职期回报,同时基金经理历任基金的收益也可作为参考,这些数据在天天基金网上都可以查询到。

第四、历史收益估值

历史收益估值分两个指标,一个是基金与对标指数的收益率对比,另一个是基金历史水平估值。

基金的基本信息中都有本基金对标的业绩基准,测算基金的历史收益就可以采用标的业绩基准进行对比。期限的选择上,如果已经购买了,就可以选择自购买之日到今天的收益率对比,如果还没决定是否购买,则可选择一定时段内(一年、三年、五年)的收益率进行对比。

基金历史水平估值主要是定位当前基金净值在历史什么水平上,一般拿平均累计净值和平均单位净值与当前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其他考核项目都不错,且目前净值在历史平均水平之下,就可以算是低估水平,可以购入或者持有了。

而如果像我一样买高了一直亏损,如果钱不是急用的话,可以持有至历史水平位置再考虑卖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金持有三年还不盈利,要不要继续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