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做个读诗的人吧

2023年要读50本书

第6本 《诗人十四个》


对于一个无甚目的,读书只为自娱的人来说,读书一定要是一个轻松的状态。

生活中已经有了太多不得不面对的的大事,不得不完成的KPI,再没有一两样屁用都没有、除了花钱、消磨时间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兴趣爱好,那人生真的是惨淡了。

所以,任何的兴趣爱好,都必须是无用的。爱运动也好,爱健身也好,爱钓鱼、爱打麻将,都是一样的作用。

读《诗人十四个》的时候,我很明显的有一种生活、时间都变的轻松的轻盈感。

古典诗歌赏析的书,总是有点让人没有翻开就略微抗拒。要么是短视频、公众号里那些断章取义、斩头去尾的警句,挑逗些浮躁跳跃的情绪,要么是掉书袋、铺排典故的繁文缛节,看得人头大,如同掉进了故纸堆。《诗人十四个》也旁征博引了,也解释典故了,但是,贯穿这些文学话题背后的,是作者轻松、俏皮的情感的涌动,以及非常轻松的文字。

她用自己读大学时关于季节、天气、温度、光线和气味的记忆引入话题,在谈论了七组,十四个诗人中,始终没有放弃,通过古典诗歌映照自我的心灵,而个体在当时当刻的感受,千百年前的某句诗歌早就在等待着你的到达,这是生活中一个多么浪漫的番外。

《诗人十四个》是你在任何一种状态、一种心境下都能随手翻开读下去的一本书。

春节之后,我的工作都是忙碌而焦躁的,一刻不停地被各种文件、报告、信息、任务、人际沟通推着走,迈一步,脚下都是牵牵绊绊的一堆石头、藤蔓。每天好几遍检视工作笔记:今天还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没做,今天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信息没有报送......忘了孩子上课的时间把孩子送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忘了电水壶正在沸腾,手腕烫出一串燎泡......

《诗人十四个》是我在什么时候阅读的呢?

步行上班的路上,在路边梅花的幽香里,边走边看;阴雨缠绵,等闺女放学的车里;食堂吃饭的时候;晚上躺下睡意袭来的前一刻......

不用管能不能接上前一个章节,随便从哪里看,都能津津有味地看得下去。读书的时刻,那些焦灼不安,一直被什么追赶的心情,忽然慢了、轻盈了起来。

你知道,生活中不止有眼前的这点方寸之地,在远方,在历史的尘世中,还有王维的辋川别业,在阳光和煦中等待春山萌发草芽,白色鸥鸟的翅翼掠过云边;有陶渊明的东窗,云霭霭,雨濛濛,有酒有酒,愿言怀人;有苏轼的西湖,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波光散射,西山日薄。

在这本书上,我找到了阅读的轻松与愉悦,既不会太着急,太投入,也不是太拖拉,太疲惫。很像书里写王维和李商隐时提到的中年人心态。

年轻时的欲望和热情,往往都极端,要么彻底的燃烧,完全的投入,要么冷静的旁观,克制的退出。可这两个极端,都不是可持续、能长久的状态。

中年人,如李商隐笔下《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涨”是饱胀的激情,在热烈的欲望和思念下,情感的漫溢终究要收拢到秋池。如同“西窗烛”,要剪去燃烧过盛的烛芯,留一点不那么明亮的空间,在影影绰绰的的身影摇曳中,缓缓道家常。

这种愉悦的阅读心态,让我找到了中年的自洽之道,既不要过于冷静的旁观,也不要过于热情的投入,在冷与热、理智与情感的一次次循环中,体察到自己在一次次艰难选择后得到的,自我心灵越来越开阔的自由空间。


情人节,不合时宜的写读书笔记,除了想要对生活保持一点旁观视角的愉悦自我,似乎也没啥其它的作用了。但是,这一点没有作用的愉悦,是真的愉悦啊。

那今天晚上,让我们做一个读诗的人吧。

不读“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读“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不读“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读“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不读“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读“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6.做个读诗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