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现实的裹挟,你是否已经屈服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实际上最勇敢。当我们有了自己的财产,有了自己的家庭,反而有了更多的顾虑和牵绊。因为怕失去,因为怕从头再来。
人生在世,若都只是为自己而活,这看似是最容易的一种活法,但真正实践的时候,却发现很艰难。
20多岁刚毕业的大学生,还多是未脱稚气,志向远大,不懂这个社会的黑暗与无奈。在困境中不断跌倒又爬起来的那个年轻人,渐渐地模糊了自己,把自己摔烂之后,融进众人中,从此平凡。
还来不及唱一首挽歌,青春便从此落幕。我们学会用一层层的面具伪装自己,直到那脸上的笑容陌生。
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成长",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堕落",还有些人,选择中间的道路,让自己"蜕变"。
改变能够改变的一切,对于不能改变的,尽力而为,也没有遗憾。
2.30岁的反击
人到30岁,老一辈的人说,你已经人到中年。可随着我们受教育年龄的延长,还有很多人,30岁,才刚刚走出校园。
虽说智力上的发展已经足够,但未经这个社会的磨练与摧残,心智上,总还不够成熟。
《30岁的反击》,作者孙元平,是韩国著名的小说家,电影导演和编剧。这部小说,让孙元平获得了韩国第五届济州4·3和平文学奖。作为一部获奖作品,它当时的名字,其实是《1988年生》。再往前的一个名字,是《普通人》。这几个名字,最吸引我的,还要数最后的这个《30岁的反击》。
90年出生的我,今年即将迎来我31岁的生日。这两年,面容看似没有很大的变化,但其实内在的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阅读这本书,我是想寻找共鸣,亦或者可以说,是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到底30岁的人生,又该是个什么样子,我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笃定的答案,只是好奇我们的人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88万韩元世代",是压力很大的一代。刚刚毕业就面临失业,面对未来,他们不仅迷茫,而且愤怒。
社会上的资源,被资本垄断。想要实现阶级的逆袭,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将是越来越难的事情。
《30岁的反击》的主人公,有一个在韩国特别大众的名字:金智慧。她没什么特别的智慧,没有男朋友,30岁还只是一个公司的实习生,住着半地下室,尽管每天好像都很努力地学习,但依然屈从于现实,做着琐碎而无用的工作。
她常常为了躲避人群,借口有一个虚假的男朋友,只为逃避周围的一切,通过独处寻得心灵的慰藉。
这种表面的和谐,被理想主义者李奎玉打破。他满怀激情地抨击着社会的不公,并带领着人们一起去做出反抗。这反抗,有的像一场闹剧,有的产生了些微的作用,但更多的,也只是归于无声的宁静。但他依然坚持着,他坚持的态度,鼓舞了很多人。金智慧就是其中一个。
有的人吸引我们,是因为美貌;有的人吸引我们,是因为智慧;还有的人,他吸引我们,恰恰是他们最丰盈的品质,我们却最匮乏。
智慧和奎玉,就是这样的一对。他们彼此喜欢,却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不同的社会阶层,让两个人只能远观。但智慧在奎玉的鼓励下,终于迈出了新的步伐。面对过往,她不再逃避,知道自己渴望的,也努力争取。
虽然最后,也还是很平凡,但总好过内心的委屈求全。虽然这种选择,也看似中庸,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已经是勇敢的极限。
终于,这30岁的反击,掷地无声,唯独影响了自己。
摆脱掉那些能摆脱的桎梏,对于自己也无奈的地方,有选择地接受。
人一旦接受自己的现状,便不会那样愤怒了。《30岁的反击》,虽然带着愤怒,但更多的,还是人与整个社会的和解。
相较于他们,我觉得当下的中国青年,机会会更多。我们的市场更有活力,尽管社会氛围也充满着焦虑,可依然能够让人看到希望。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生在这样和平发展的年代,我们要珍惜。
3 随心所欲,30岁不为难自己
《30岁的反击》,读完之后,我觉得有点伤感。主人公的反抗,实在是无力,最终虽说改变了自己,内心不再怯懦,但也实在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
这对于虚构世界,实在算不上是多么精彩的人生,但我们普通人看了,却特别有代入感。
智慧,就正像你我一样,努力工作,不过就是为了赚取薪水,没有那么多高尚的理由。虽说,不至于完全放弃自己,也还在努力,但想要逆风翻盘的野心,却始终是不多的。
30岁,最该做的,其实是看清自己。唯有懂得了自己,和自己和平相处,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虽然我们没有多成功,但实现理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并非我们自己反复经历着失败。
金智慧搬离了原来的住所,换了工作,生活有了好转,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遂了心意,不算为难自己。
我们也常常一样,30岁了,懂得退让,并不可惜。爱自己,有很多方式,能自洽且知足,就好。
就像作者所说的:没有任何一种别人定义的人生,值得你磨灭自己内心的期待。我们该期待,还是要期待,但努力不为别人,只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