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五

学生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

关怀别人,合理的善良,是儿童集体生活应有的气氛,是师生相互关系应有的主要品质。教师和儿童的相互关心是连接心灵的极细红线,依靠他们,一个人,可以不通过语言就理解别人,能感觉到别人内心最细微的活动。如果我关怀儿童,并培养他们的这种态度,他们就爱惜我的心和我的神经。

要善意待人,这种品质是需要培养的,只有当这种内心状态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当教师院学生好学生愿教师考试才能把他培养起来。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情绪的儿童就会变得以善待人。

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记忆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

在能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进步的教室的课堂上,请仔细观察一下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情况,这里笼罩着前面谈过的那种相互关怀的气氛,笼罩着智力的灵感。如果你能认真的考虑了,如何促使每个学生都致力于学习,就不可能有学生在课堂上淘气、去做别的事。

首先要教会儿童很好的读和写,要教会所有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使他们学会边读边想,边想边读。要把儿童在念完四年级时,能快速的半自动化的书写作为目的。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

两套教学大纲:第一个是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第二个是课外阅读以及其他知识来源。越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越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书籍和由书籍唤起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是防止读死书的最有力手段。

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一个原因,就是知识对他们来说往往成了滞销的服务,知识的积累,似乎是为了储存,而不进入流通过程,得不到运用。首先应当改变对“知识”,“知道”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看法,知道就是会运用知识,知识只有在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吸引住思想和积极兴趣时,才谈得上是知识。

要努力是学生把获得知识不当成最终目的,而当成一种手段,使知识不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问。而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

如果语言不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占据学生的心灵,如果他们只会输被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语言来表达这种思想,他们就会对语言冷漠,漠不关心。

进行教学,要靠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了真理,能回答问题。要使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困难。备课时要从这样一个角度考虑教材,即找到若干一下子看不出来的关键地方,而这里却有因果关系,从这种因果关系中能产生问题。

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温经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