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在对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专栏的“有我无他”练习,是站在我的角度,以我为主,从我出发,用我所掌握、内化的观点和概念去重新诠释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种学习方法。
正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跳出问题去看问题,换个方法去找方法,转移焦点去重新对焦”的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就是李笑来老师在这篇专栏文章中所说的解决疑难杂症的万能钥匙!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稀奇的——“我可早就听说过,甚至有时还运用过!"
如果你怎样想,请小心,你可能....不!是你已经犯了元认知能力不足的毛病。
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大道至简”,这些看起来很直白,一听就懂的道理,你真的已经理解其背后的深刻本质,真的能够为你所熟练运用吗?
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当然,我也正在努力改变中!
所以如果没有,就请你挤出十分钟,跟随笔者来一次更新概念的元认知之旅吧!
一、何为万能钥匙
这把万能钥匙可以称为多维度思考。
就是说只盯着问题本身的维度去思考解决之道是单一而片面的,只有通过从各种角度、方向和维度去开展联系性的、拓展式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才可以被称作解锁难题的万能钥匙。
而这些多出来的维度,或者说解决问题的各种钥匙,就隐藏在你平时工作、学习所涉及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之中,涉猎越多越深,钥匙也就更多更好用。
并且对于这些平时能够搜集到的钥匙,还要有意识的去收集、整理、分类,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运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钥匙越来越多,而且都能为我所有,各有用武之地。
收集钥匙的方法毫无疑问就是坚持学习、思考和钻研,不过我认为是有比较有效率的方法的。
就比如学习大牛的专栏和文章;得到听书中每本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关注每篇文章后高质量的留言和分享;还有就是坚持进行元认知活动。
至于收集和整理,我认为按照笑来老师的专栏进度展开就很好。
比如通过回答提问联系自身情况,找到自己所最关心的内容和须提升的不足;而后随着每次答疑解惑和互动留言,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解并修正自己的认知,最后结合老师更新式的全面总结来进行一次元认知式的书面的思想洗礼,并把自己的各次留言和元认知的过程总结归纳成一篇以课程中心为主题的文章。
很显然,你应该可以看出,我就是这样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留言和文章均要妥善保存,我是用的印象笔记和,这样就能在需要时很容易地找到并拿出来进行复盘、对比和反思。毕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对于坚持学习和找到正确的方法,也是有很大的正面反馈和激励作用的。
另外,所谓的钥匙插在锁上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和关注的问题。因为你如果能够使用那把钥匙,这对你就不能称之为难题,否则正好说明那些线索还不能被你当成钥匙使用,在这个方面你已经陷入了困境,这不是一味的盯着锁头看能够解决的,而是应该退回去根据线索去运用各种方法来配制或者寻找能够开锁的钥匙。
二、这和元认知有什么关系?
一句话,就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这把万能钥匙实质上是元认知中对自己思考方式和方法的反思。
也说是说我们在进行元认知活动时,除了对思考结果和过程的质疑反思外,还应该对思考的方法也进行提问反思,而这可能才是解决久拖不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开的疑难问题的良药!
这其实就是在进行元认知活动中自我提问时——首先问:我为什么这样想?然后再问:我还可以怎样去想?
所以我们就应该立即把这两条问题充实进我们的反思模板,从而使我们的元认知实践套路更加完善并且得以致用,而不是学过就忘,或者只是偶尔想起时拿出来用一用,约等于白学一场。
而且由于其是对思考方法的反思,所以应该把以上问题放在前面进行提问,这样可以为后面对问题的反思提供解决思路。
当然说到换个角度,最理想的角度和高度应该是全局视角,如果我们在解决所有问题时,都能用全局视角来理清脉络、找准方向和方法当然最好,不过仅仅是拥有对某一类问题的全局视角或者说上帝视角,都不可能会是一蹴而就的事,这要求你得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和一定的层次才有可能达到,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思考方式的不断反思来积累我们看待问题的全面性视角,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达到那样的境界。
三、这把钥匙怎么用?
你看作为一个自认的终身学习者,直到前不久,我都还在为我的长期记忆能力而担心。这个问题其实也贯穿了我的整个不太成功的学生生涯。
图像记忆法、记忆宫殿法、记忆桩法、思维导图法,甚至右脑速读法,总之都试过不少,反正收效都不是很理想——在帮助记忆这个方面。当然如果不是强调记忆的话,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学习归纳和总结方法。
现在我开始用这把钥匙去思考我的问题:
与其花时间去学一些实际上运用效果不佳的记忆方法,不如换个视角——也许是自己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观念有问题,总是想仅靠记忆大量书本知识完成能力的积累,显然不合实际。
还是应该:一是用元认识方法搞清基本理论基石,条分缕析,然后举一反三去深入理解掌握。要善于抓根本,找规律,而不是囫囵吞枣,盲目的记忆大量各种繁多的运用和变化,你不能理解其基础和本质,那样的记忆只能是无本之木,不能长久;二是要大量实践、马上实践、坚持实践。一个知识学到以后不用,等于是没用的知识。边学边用边提高,才是王道,这样既记忆了知识,又经过实践检验和巩固,还能把知识真正转变成了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话哪里还需要纠结需要超强记忆力的问题呢?
四、做到观念的自启动
观念能否自启动决定了是否真正能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能够自觉运用学到的观念去处置问题。
不能致用则说明你还未把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想法,你只停留在知的层次,还不会运用,也无助于改进自身状况,换句话说你的学费和时间基本白花了。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卡在这一阶段!从二八原则来说,你要想进入领先的20%,这一步非要解决不可。
就这个角度来说,设置观念的自动启动非常重要,将决定你所学到的知识是用于提升自己,还是仅限于用来吹牛。
我认为能否自动启动,其实也是一个元认知的问题!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通过元认知活动,真正理解和信服学到的观念,把其用做升级和替换过去的固有观念,自然就会在需要运用的时候自动启动,因为我们都是受大脑所控制,我们的行为是受大脑的想法所指挥的。
你看这再一次证明了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啊!
五、对万能钥匙的元认知
最后用元认知来记录一下我的认知提升过程:
- 我是怎么认为的:文中所说的万能钥匙是指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跳出盯着问题找答案的直线式思维模式,通过转移视角和关注焦点,从其他方向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我为什么这样认为:来自于本篇专栏文章的内容,以及过去看到的一些类似说法和生活经验。
- 我还可以怎样思考:用专栏其它文章的内容进行联系学习,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尝试搭建一个框架或模板,而不是仅学到杂乱而孤立的各种方法,记得哪种方法想到哪种方法就试着套一下,经常挂一漏万;同时吸取本篇文章中获得赞数比较高的留言精华,这里面包含许多优秀学员的现实经验的理论提炼、印证相似知识的心得分享和源自个人高度体验或独特认知的真知灼见,对于指导本人实践以及触类旁通的理解常常很有帮助。
- 别人是怎么认为的:1、能够从问题本身跳开的能力,就是元认知能力;2、用笔记本把暂时不能打开的锁头记下来,时不时回顾一下自己新掌握的钥匙能不能打开;3、问题的解决往往不在问题的发生层面上,而在与之相邻的更高层面。
- 可以从别人的观点学到什么:正确而行之有效的知识和观念从本质上都是相通和相互关联的,这也是我们可以将各种知识进行内化和联系的基础,同样这可能也是我们往往能够在发生问题的相邻甚至其它层面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的原因;我们把钥匙和锁头记录下来并不断尝试解锁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加深记忆和掌握知识,熟悉运用并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甚至是获得跨界思考和跨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 我为什么没有想到?我错过了什么: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或者说总结出一套体系,孤立而片面,自然不能将其进行有效的类比与联系,进而理解和内化。当听到学到某一知识点,不能与已有的知识框架建立沟通,也不能搭建通路使之形成网络。满足于知道,却没办法得到,自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去联系和拓展,更没有去认真想过如何做到。至于错过了什么?自然是解决很多难题的机会,挽回很多矛盾关系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完善和升级自己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机会,错过了在最好的年纪拥有更好思考能力的机会。
- 修订后的概念:这把万能钥匙是元认知方法中对自身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的体现,是属于元认知活动过程的一个步骤。它的依据来源于万事万物在本质上的相通性和联系性。这也说明了其所具有的通用性(或者说其万能的属性),从而应该将其广泛运用在各种场景中,成为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标准模式。
- 如何指导和改进实践:把对思考方式和方法的反思加到元认知学习提问模板中,把它作为一项必经的程序保留和固定下来,并坚持在日省和学习中使用,直至形成习惯,变成遇问题自动打开的弹窗。另外在印象笔记中增设一个名为“钥匙与锁”的笔记本,把日常遇到的未能解决或尚有更佳处理空间的问题,以及在学习中掌握的新钥匙记录其中,形成题库和方法库并时时加以运用。
以上内容来自克劳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