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十三(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①。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②。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①说:通“悦"。

②器之:按各人的才德适当使用。“器",器用,作动词用。

【翻译】

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欢心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要想讨好他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他,他也会很高兴;但在用人的时候,却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责备的。”


【解读】在儒家思想里,君子多是指那种修心身养性,使心性合乎伦理标准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会要求自己的思想要尽量合乎情理,与人相处的关系上尽量和谐,所以他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思想以及言行等,使它们尽可能地合乎儒家提倡的“礼”的规范。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君子和小人就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此章就是孔子眼中这两类不同风格的人的区别。

在孔子看来,君子是很容易相处的,他平易近人,但是你很难取悦于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反而会惹得他不高兴。君子在用人的时候会量才受职,而不是任人唯亲。据史书记载,东汉太尉杨震清正廉洁,唯才是举。一次杨震路经昌邑,被他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报答栽培之恩,特备黄金十斤,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送到杨震住处。杨震不但没有接受,还严肃地批评了他。王密说现在深夜人静,没有人知道我送金之事。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深深地为老师的风范所折服,惭愧地退下。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影响深远,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从杨震身上,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孔子所言的“易事难说”的君子之风。

小人的特点在于你取悦于他很容易,但是相处很难。比如说你给他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不在乎。表面上大家都高兴了,但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共事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君子和小人的个人修养。君子一般都有着良好的个人修养,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比较高,对他人则比较宽容,这是他们容易相处的原因。小人就不同了,他们根本谈不上什么个人修养,人品上不免有缺陷,喜怒无常,见利忘义,所以难以共事却容易取悦。

唐玄宗时期的宠臣杨国忠,依靠杨贵妃的关系当上了宰相。他掌权以后,武断专横、腐朽不堪。左丞相陈希烈看不惯他的人品和行为,杨国忠便干脆把他排挤出相位。属下官员为讨他欢心,经常给他送去各种奇珍异宝,奴颜婢膝相侍。在选拔人才方面,杨国忠弃天下贤才而不用,完全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他还置国家律令于不顾,把负责选官的胥吏请到自己家里,事先预先定好名单,独揽用人大权。杨国忠“难事、易悦、求备”,算得上一个标准的小人。

现今社会中,领导也有君子小人之分。小人得志,就会没事发发领导脾气,犯了错误把责任全部推给别人,在同事面前、下属面前耍耍威风;一旦需要用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自己身边的人,谁听话用谁,谁按自己的意愿去办事就用谁,并且对下属求全责备、百般挑剔。而君子明显就不一样了。日常工作中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不苛刻地对待下属,并能对下属的工作给予精心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下属违背原则的讨好,他会义正言辞地拒绝;当组织需要用人的时候,他们则能任人唯贤,根据下属的才能大小安排合适的职位,力求人尽其才。

小人做领导,只会把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带向毫无热情、裙带关系严重、缺乏生命力的方向。而君子做领导,在他的带领下,组织或机构则会充满生命和活力,充满创新精神,全体职员会一起努力,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子路十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