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桑:务水稻,之一

沣河流域景象

题记:我要用十五篇文字,记下往年关中沣河流域的农桑与衣食旧事;唤醒将要逝去的农村生活记忆和劳动乐趣;体会旧耕时代种植粮食的辛苦。

一、序文

从前,曾在红袖论坛与天外汉先生,聊起他的同校学长袁隆平先生,聊起杂交水稻和水稻亩产量等等话题。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帮助大人干农活,对人工种植水稻的工序比较了解;就把记忆中的农桑之事,毫不保留地讲出来。

关中沣河流域的人们,把种植水稻称作:务稻子;把种植莲菜称为:务莲藕。,精心耕作的意思。

我要记下的主要村庄名字叫:草邨。这是一个地处秦岭终南山北麓,户县与长安交界;沣河与太河之间的一个小村庄。草邨南靠草堂寺,东西分别与东大村、叶寨村相邻。

插 秧

从地理特征观照,此地,应该是古老沣河与太河的小冲积扇;土壤多为油沙质,各种营养元素丰富。水源十分充沛;河水、泉水、浅井水的灌溉都很方便。冬季种植冬小麦,夏季种植水稻和莲菜;自来被称为关中南部小粮仓。

近多年来,由于开发建设以及气候水文变化,草邨一带泉水与河水的水源,都接近枯竭;浅井水,也不似以往充沛;水稻和莲菜早已无法继续种植。

当地农民,目下主要种植葡萄;品种就是在08年前后,曾风行全国的户太八号优质果种,是著名农艺专家纪俭先生半生努力的心血,今已普及关中各县。前期亩产的平均收入,约两万元左右,或者更多一些;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产量有所下降。

本系列前十篇文字,整理七年前老作,把记忆中人工种植水稻的耕作农艺和沣河大米略作介绍。现在,大米品牌很多。在西安企事业单位提起沣河大米,三十岁以上的人,应该都有记忆。生长期长达六个半月,沣河大米更显特别风味。

草邨一带沣河流域上游、秦岭山脉北坡之下,都是稻田;山脚的部分梯田,也种植水稻。务稻子,就从下秧苗说起。

二、下秧苗

四月下旬谷雨前后,沣河上游一带的人们,开始平整秧子地。秧子地,是先年必须预留的育苗闲田;按一分管两亩的比例预留。谷雨时分,北方关中的泉水或河水,还十分冰凉,但不会很刺骨。很早由村里的水官,把泉水或河水,引进秧苗田附近的灌溉渠道。

以生产队为单位,各人把灌溉辅渠中的水,放入自家的秧苗田里泡两天,等到田里的泥土泡软,用铁掀挑成秧畦;秧畦要拍得光滑平整;然后在上面先撒一层草木灰,再撒稻种。稻种最好提前用水先泡两天。

撒完稻种,用长木锨再轻轻抹一遍;保证稻种粒嵌入泥中。再往田里灌水,开始的时候,灌水不能太多,但也不可太少;刚浸过秧畦的样子最好。谷雨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大约一个星期后,稻种开始发芽。

秧田与秧畦

秧苗田,一般不能乱施氮肥;不然会烧了幼苗。只要追好底肥便可。底肥用磷钾复合肥、或农家茅坑土粪为上佳肥料。秧苗一定要经管好,就像对待小孩一样;关系到一季庄稼产量。万不可断水。

两个月后,秧苗长成。六月初芒种前后,关中开始夏收割小麦。收完麦,再犁地、灌水、耙地、插秧。

插秧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先拔秧苗;以便尽快栽进水田。拔秧苗的情景十分热闹,各人拿把高脚小凳子坐在秧田水中;关中沣河水稻产区,少见有专门拔秧苗的秧马,小凳子是一种较高的平脚凳;有的人家,临时在四脚凳的两腿上,分别钉两块小木板,以免陷入泥中。

拔秧苗时,手挨着秧根、稍稍用力向上轻拽,以免拔断秧苗;边拔边在田水中哗哗地洗掉秧根上的泥。

拔秧子,多是几家合作,互相帮助赶节气;姑嫂妪翁儿童一起上阵。妇妪一边拔秧苗,一边叽叽喳喳说话;家长里短、婚丧嫁娶,无所不谈。如果人群中有当年的新媳妇儿,言语会有所顾忌。

拔秧子

此情此景记忆犹新,回思顿如在昨。上学时曾作《采秧歌》两首,记录如下。

之一:村姑

绿秧四下无边,姑嫂采苗田间。

偶问婚期何日,羞说再过两年。

言罢姑俯红脸,只闻田水呼欢。

之二:新媳妇儿

拨秧聊天格外慎,惟恐语误恼新人。

新人话落顿时寂,姑嫂言止腮红云。

难怪新人无意罪,只因生份情不亲。

满地闻笑工不误,秧捆一堆身后春。

这段时间,沣河流域上游、沿秦岭北麓一带的农活十分紧张。用不了几天,大片种麦田就会变为水田。

妇女儿童们拔好秧苗,以旧年稻草扎成小秧捆,用架子车运到耙好的水田里;再由男劳力领着大一点儿的男孩子在大片水田地里插秧。

三、插秧,下硬摆

以关中的气候状况,插秧必须在夏至前完工,否则影响产量。大人插秧,四苗为一摆,就是横向的一行;而小孩子因胳膊短,有时只能插三苗。

横向和竖向的株间距,都是约30公分;即行株间距,约为30公分的四方形;或者再稍宽一点。沣河流域上游插秧,一般都是插四株。

学插秧的时候,都是跟着大人前面插好的方块往后溜着插。大人教插秧的时候总说:不要觉得太难,就是“等方块儿”。意思就是说:插完第1行,从第2行的第1株开始,与左前方的三株,插一个正四方形。

插秧,是颇具技术性的人工农艺。开始,先由一个好把式下硬摆。所谓下硬摆,就是在一块田里,选好中轴线,由这个把式先开始插一竖行到头;快到头时,其他人再跟着从旁边溜着插。

插到最后,就把田地不规则的边角,留在田地的两边;为的是以后耙、抓、拔草、拔稗子、收割时,干起活来方便。

还别说,下硬摆的把式下的秧苗硬摆,之所敢称一个字;就是硬摆竖行,看起来比木匠用墨斗打过的锯线还要端直;你可能不信;所以才敢叫硬摆。

生产队时代后期,插秧快结束时,队里还留有几块比较方正的田地,由把式们专门表演硬摆功夫;届时,田中的秧苗,横看、竖看、侧看、对角望去,都是一条直线。真可谓插秧的样板工程。

插秧时弯腰躬背,有时候还在雨中抢活;虽说辛苦,但北方人夏季在雨中水中作业,总是新鲜,多少还有乐趣可循。从前也曾作《栽秧歌》两首如下。

之一

书言绿水几闻真,秧苗地里波纷纷。

可叹一把一把种,人爬浊池满眼春。

之二

一片绿秧添雨景,翠苗春水绿生情。

赤脚蓑衣头戴笠,抢种不缺妇老童。

插完秧,田里更不可断水。约七八天后,新苗彻底换过,才能施氮肥。所谓换苗,就是插在田里的老秧苗死去,新生的秧芽重新长出。但如果拔秧、插秧恰逢阴雨天,秧苗就直接长起,无须换苗。

这段时期,终南山脚下、关中沣河上游一带风景秀美;一星期之内,原先黄色的麦田,很快就会变为一片片碧绿的秧田;一眼望去,特别舒心养眼;前段时期突击抢收、抢种、赶时节插秧的辛劳,荡然无存。

尽管才栽下的秧苗,距离收获还早;但收获在望的成就感却会油然而生。其中,自然包含劳动与收获的快乐。

唐都浪子《草村产业纪事》之:务水稻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中农桑:务水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