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仙人三忘,这篇推送主要和你聊新媒体运营的一些事儿。
古代将士出征当忘却三事:忘家、忘亲、忘身。
做新媒体运营这一块,不用那么悲壮,但我还是总结了一个从0到1的媒体人的“三忘”:
忘掉年龄,忘掉学历,忘掉资本。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新媒体运营应该是在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自己比较喜欢玩贴吧,身边好多同学进了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混的一身光环,而我就单纯的为了玩做了个校园贴吧的大吧主。
刚做的时候贴吧里只有几千个人,所以很多校内活动的时候会主动自掏腰包去拉横幅打广告,直到毕业卸任的时候校园贴吧的关注者超过了2W人。
那时候身边经常有同学到外边做兼职,发一天传单可以赚六七十块,或者去商场、KFC做小时工,但是我发了一次传单就不想再去了,不是因为懒,而是我觉得可以用这些时间让自己赚的更多,日后看来那个时候并没有做错。
第一次尝到互联网的甜头,是一个DIY衣服商家,主动找到我做吧服,而且给提成,当天发帖统计人数就有80多个报名,交完费后我如约拿到提成,一天赚了800多块钱,那时候想都不敢想,毕竟800块是很多同学一个月兼职劳动所得。
大家因为贴吧结识经常会一起吧聚,慢慢的,周围的商家看到有吧聚活动的时候也开始主动联系我,并给出很多优惠政策,我开始意识到社群也可以赚钱。
后来做往返校园和火车站的包车,那时候自己背着斜挎包跑到市区去找车队谈,一趟车的成本450,40个座位左右满座有三四百块的纯利,核算之后决定拿出一个月的生活费定两趟专车,出于对校园吧主身份的信任,两趟车都坐满了人。
就这样一个被学校官方抛弃的平台,在活跃之后,我被学校约谈了,而且是院校学生处主任直接找我谈话,去时心里忐忑极了,不知道会受到什么处分,因为那些赚钱小路子是不学校被提倡的,是“旁门左道”。
主任因为学校开会来晚了,进门后招了招手,从桌子上拿了根烟转身就递给我,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接过来了,然后就懵了,当时心里还想要是处分也用不着这么套路我啊,狗急跳墙,干脆不琢磨了,点完烟就坐在沙发上。
话题开始才知道,原来学校想接管贴吧这个平台,被我婉言拒绝,我告诉主任百度贴吧的平台规则后,他表示理解,然后让我给学生处一个小吧主,协同管理贴吧规范,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平台如果太开放,难免会有些消极言论,并且还承诺对于毕业碰到棘手的问题可以帮我解决,互惠互利。
那次经历完全超出了我对网络平台的认知和影响力,那个时候还没有新媒体的概念。然后我把这段谈话的经历吹嘘了两年,毕竟坐在学生处主任办公室里抽主任递给你烟的学生,不多。
毕业时已经有了新媒体这一行业,但并不明朗,因为学校的经历,我还是想坚持去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懵懵懂懂做了两年品牌策划运营外加三年自媒体运营,被同事羡慕过安逸,自由,舒心,但更多的是亲朋好友根本不理解我是个干嘛的。
哦,对了,我大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招聘新媒体运营岗位,越来越多的关于这个岗位的高薪招聘信息在各大平台发布后,好多人开始理解了。
因为这个行业是个无限可能的行业,所以有必要认真说一下这个事情。
不多废话了,今天的内容主要讲讲:
新媒体、自媒体是个啥;
新媒体到底还有没有前(钱)途;
新媒体运营的整体框架思路。
新媒体、自媒体是个啥
最直接的理解:新媒体就是旧媒体的迭代,通俗一点的说,如果华为手机P20是旧媒体,那么P30就是新媒体。
最直接的感触:以前通过报纸、墙上的广告看信息,现在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看信息。
以前大多是公司或者机构对个人,现在是任何人对任何人。
这就是新媒体,传播的途径改变了,但是传播的本质没有改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创造的最大机遇就是自媒体。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输出在你手机上的文字和图片内容,不再单纯的只有公司和机构可以发布,而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
新媒体这个载体已经庞大的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读的内容:QQ、微博、微信、知乎、今日头条、百家号等等等等。
看的内容: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抖音、快手等等等等。
听的内容:喜马拉雅电台、荔枝电台等等等等。
而在这些平台发布作品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媒体。
自媒体这个词,永远没有你想的那样遥不可及。
说个最常见的例子给你看,你的微信里一定会有微商,而微商的本质也是自媒体。
微商个体发布的每一条朋友圈都算作是内容的输出,只不过这种自媒体的赚钱方式是最原始粗暴的方法——依靠信息差暴力贩卖商品价值获取收益。
有人靠微商赚满腰包,也有人把微商做成一潭死水,这其实都和运营的思路直接挂钩,关于运营思路和自媒体的各类收入方式,日后都会给大家一点一点分析。
如果你还没有明白这个概念,单纯的像你爸妈爷奶一样玩微信图个新鲜,就别再怪薪水过低命运不公了,也就永远没有机会拿到这个时代送你的红利。
新媒体到底还有没有前(钱)途?
首先说明一点,我不是一个贩卖成功学的骗子,所有分享的有关新媒体运营基本思路和技巧的内容,不会收你一分钱。
因为通过这个基本运营思路和技巧都可以成功的话,那人人都是网红,可现实是成功的人确实在少数,也就意味着别人能做成的事情你未必行,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优质内容的输出。
但对于你能够通过长久的学习和积累,利用这些轻松混口温饱饭吃,我还是有很大信心。
分享的这些内容,是自己对这五年来做品牌策划和新媒体运营的一些心得,不是做复制粘贴的搬运工,会系统化的对这个行业做一个讲解,尽可能多的拿些实际案例来和你分析,内容的深度不会低于你去缴费学的入门课程。
所以如果你想做自媒体或者想入职自媒体,我要安利你关注并且星标这个公众号。
那么你一定会好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同行是冤家,多一个同行就少一口蛋糕,事出反常必有妖!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我也是想通过自己的这些分享建立属于我的个人IP,因为生意的本质就是分享,如果你还有同行是冤家的思想,其实挺悲哀的。
说完这些啰嗦的话,才敢硬核输出主题内容,害,这么想想其实我也挺悲哀的。
新媒体运营到底还有没有前(钱)途?
一定有而且一直有。
最关键的是,不管你拿这个行业当副业还是当主业,都可以做到0成本投入,降低自己的风险。
先庆幸一下自己是中国人吧,政策开明+社会稳定+14亿人口基数,这三个点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市场在中国都是千亿体量级的市场存在。
只要地球正常运转,世界上永远都会有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就是信息差,所以只要有信息差,就会有贸易的往来,就需要媒体的传播。
2012年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功能,最初的时候随便编辑一些文字转发几篇文章就可以斩获无数粉丝关注,用一个网络词来形容那个时期,就是“割韭菜”的时期。
2015年是被大多数人誉为自媒体崛起的元年,各种自媒体账户爆炸式的增长,让新媒体行业百花齐放万家争鸣。
2017年的时候就有“微信公众号”红利期结束的声音发出。
但实际上微信的活跃用户却是在逐年递增,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是这个时代在淘汰劣质群体。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那些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大号,一条头条宣传就要几十万广告费,而内容杂乱不堪的那些小号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尤其是在抖音平台出现以后,作为自媒体最具代表性的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前(钱)途被大众一路唱衰。
新媒体被贴上大跌的标签。
实际上每天仍会有10W+的爆文产出,这就是现实。
所以你应该明白的是,快手、抖音的出现不是公众号的迭代,是类似于P30和P30 PRO的关系,新媒体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这是平台的百家争鸣。
或许未来几年取代快手、抖音流量红利地位的会是快腿、抖听,但本质上都是新媒体行业的健全和成长。
2015年的时候还没有“私域流量”这个概念,那一年我最先接触到的一个词叫“场景革命”,即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衡量用户体验的优劣,进行高粘度社群化的运营,现在想想应该就是“私域流量”的前身。
新媒体运营的前(钱)途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私域流量”支撑,日后我会对这私域流量的组件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只要你能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每一个平台都有无限的可能。
新媒体运营的整体框架思路
这一部分内容不管你是要做哪个平台的自媒体号,一定要仔细看完,必要的话可以直接收藏,因为这决定着你努力的方向是不是对的。
首先你要明确你所做的自媒体号,就是你的品牌,用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你的个人IP,做好定位,做起来才不会觉得费力和迷茫。
我用品牌策划的思路给你做了一个框架:
入市前产品分析
每个行业的存在都有其必需性,即市场需求,食品是餐饮行业的产品,机械是工业的产品,果蔬是农业的产品,你的内容就是你新媒体运营的产品。
每个行业都有无数品牌存在,品牌要想要生存,就要找到产品的特性让用户记住,比如提起汽车安全系数时,大家一定会想到沃尔沃。
这个时代,越精准越垂直的市场领域划分,越容易脱颖而出,所以做之前一定要先考虑你自媒体号的内容怎么和别人的区分特质属性。
产品的市场调研
定位好自己的产品属性,拆解同类型大号的基础建设,才能把产品更精准的投入到你的精准客户和潜在客户手中,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
比如你写一篇关于婆媳关系的文章,让自己十七八岁的弟弟妹妹帮你推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们体会不到你内容里的情感共鸣,这不是有效流量。
品牌的调性定位
品牌的调性,决定着受众对品牌的第一好感。
简单的来说,如果你输出内容的受众群体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但你给自己的品牌命名“哔哔赖赖”,你就会被精准用户和潜在用户第一时间抛弃对你的好感。
所以让品牌的命名和作品的风格一致,会让你在获取用户的时候更加轻松。
品牌背书的建立
对于自媒体而言,品牌背书的建立就是你媒体号的个人简介,这是你向潜在用户展示你个人品牌的黄金广告位。
因为过长的名字会让用户记忆困难,简短的名字有的时候未必能展现出你的专业性,所以这句个人简介也是你的信任背书。
品牌的用户运营
用户的反馈非常重要,一定要听用户是怎么说的,经常站到用户的角度去体验,切忌自嗨。
这一点关系到你输出的内容和用户的粘度,也决定了你“私域流量”的大小。
品牌的媒体矩阵
比如小红书谈生活经验,豆瓣评高分电影,写文艺内容,每个平台都有每个平台的特性,好好利用这些平台的特点才能让自己不会太累。
你一定很多次听说过“引流”,精准的矩阵布局能够让你事半功倍。
每个点的剖析只言片语很难完成,所以只能先给你们一个大体的框架思路,下一篇推送就是主要针对新媒体运营框架的深度分析。
所以不管你是想转行做新媒体行业找一份工作,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己之长建立属于你的个人IP,或者是就做个独立的自媒体人进行内容创作,又或者是你所在的行业急需新媒体思维助力。
你都可以关注我,因为所有运营的逻辑和本质是相同的。
我能带给你且持续带给你的:
包括但不限于一些新媒体行业的基础入门知识、新媒体运营的基本框架思路、新媒体内容创作的一些实用软件和操作方法、新媒体引流的方法和小技巧、和你一起拆解一些成功IP的特质,甚至也会帮你提供一些入职新媒体行业的一些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