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高的甲虫见过没?好奇心才是最大的竞争力

昆虫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你总能在暖暖的日子里见到勤劳的蜜蜂,也一定见过不知疲倦在觅食的蚂蚁……然而它们过着的生活却总被我们忽视。

比如,昆虫作为食物链的一部分,参与了营养物质大循环,是很多其他体型较大动物的食物来源。假如没有昆虫,将会导致很多类型的生态系统坍塌,人类社会也将无法存续。

昆虫生活在一个比我们小得多的微观世界中。如果把这些小生灵放大数千倍,一只3毫米长的昆虫放大到3米长,就会发现在它们那个迷你小天地里,隐藏着我们有限的视野中无法分辨的生命律动。

这些微小的生命活动现象如今几乎已是自然常识,然而在光学影像镜头和显微镜尚未诞生的过去,这一切都是未知。

摄影艺术家列文· 比斯(Levon Biss)在一次偶然中,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将显微镜对准了从花园中带回的一只普通的步甲虫,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画面,从此为他打开了一个非凡的新的创作题材。

显微镜下像银河一样的步甲虫背部
完整的步甲虫肖像

我们本次推荐的新书《牛津大学终极昆虫图鉴》,它是由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列文· 比斯通力合作。列文· 比斯通过开创性的超微距昆虫摄影技术,甄选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150年珍藏的500万件昆虫标本,以巨大的画幅和惊人的分辨率展现昆虫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之美:绚丽的色彩,耸立的山脊、凹陷的深坑、密密麻麻的刻点,时常还会覆盖着些像绒毛和鳞片般的其他微小结构。

《牛津大学终极昆虫图鉴》

自然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微观昆虫的究竟之美!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150年镇馆之宝

超微距摄影全球开创性作品!

Ted热议话题,席卷英国、美国等国

《连线》《自然》《卫报》一致推荐!

这本书得到了果壳、博物君的鼎力推荐!它是自然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微观昆虫的究竟之美!

瓢虫的近亲大蕈甲
亚马逊身披紫色战衣的圣甲虫
巴黎孔雀蝶

这些昆虫标本来自全球各地,有的采自普通的后庭花园,也有的采自南极洲的偏远小岛;有的是新近收藏的,也有的是超过150 年的藏品。其中还包括一枚由查尔斯·达尔文本人在小猎犬号航行期间采集的标本。

这些标本充分地展现了昆虫类群丰富的多样性:各具别致风格的外形、纷繁复杂的体色,还有他们体表的细节特征。

达尔文1836年乘小猎犬号航行时采集的蝽
1859年维多利亚时代采集的三色吉丁虫

列文· 比斯使用3600万像素的高清相机,在200毫米定焦镜和10 倍显微镜头下,每只昆虫被分成大约30个不同的部分进行拍摄。显微镜头的景深很浅,为完美呈现每个局部的微观结构和美感,拍摄时要不断更改布光方式。

每次更换拍摄位置只能移动10微米(人类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才能重新对焦。通过8000到10000张独立的局部照片,历时4周,才能合成一只昆虫的完整肖像。

列文·比斯使用可移动10微米的电子轨道来进行拍摄
一只3毫米长的昆虫可以被放大到3米长

昆虫肖像照片一经面世,就引起广泛关注,迅速成为热议话题。《连线》《自然》《卫报》等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列文·比斯也应邀到TED及各大学发表演讲。

照片先后在英国、美国、德国、瑞士、加拿大、荷兰、丹麦、意大利、阿联酋等地展出,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孩子们还会拿来作为生物和艺术课上的学习工具,甚至还走进了意大利奢侈品牌mooi家居。

在TED演讲
在阿联酋展出
在丹麦展出
在波罗的海温泉小镇户外展出
意大利mooi家居里的昆虫肖像

《牛津大学终极昆虫图鉴》精选36种昆虫的100多张照片,采用6开大幅精装设计,通过创新性的手法,用光与影,将昆虫精怪玲珑的微观构造构探究得一清二楚,充分展现了自然选择与生物演化的惊人结果。

全书并配有精当的说明文字,阐述了昆虫生理、解剖等方面的知识,是昆虫科普、生物与艺术学习、仿生研发等领域的有益参考,启发人们用新奇之眼看待世界,重新发现价值,堪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3米高的甲虫见过没?好奇心才是最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