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源就是拼父母素养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一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教育正是一个持续施以水和阳光的过程。真正的教育不在黑板、不在书本,而在点滴的生活中。

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润物细无声。

教育如同细水长流,不是在某一阶段完成,而是伴随我们一生。父母教育子女,千万不能有完成任务的想法。

都说梁启超教子有道,他的孩子们个个成才。

仔细研究梁启超的教育方法就会发现,他把教育子女作为自己的终生任务。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他教给孩子们识文断字,当孩子们大了,他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当孩子们成年之后,他还在不断写信与孩子们探讨人生道理。

01

父母的格局是子女的起点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父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这里所谓“拼爹”,是拼父母的人文修养底蕴、家庭的道德文化环境。

“格局,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构,它昭示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直接反映。”

父母的眼界与格局,决定孩子世界的广度。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长远。

作为父母,不能只关心孩子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层面关心自己的孩子。

养育孩子,不是只有“养”,还要有“育”。

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父母更应考虑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拥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创造各种可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视野和态度。成为父母,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

有大格局的父母,不会把所有的劲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给孩子独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间。

02

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在教育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孩子所在的家庭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家庭教育理念不同,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

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就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

有媒体采访了全国68个高考状元,在采访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却因为用对了人,并没有遭到孩子的反感。

广东状元张恒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好强又自信的孩子,有时难免还会有点自满。

“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爸爸虽然偶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更多的还是‘泼冷水’,及时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批评式教育’,我觉得很适合我。”

03

家庭的氛围影响孩子的言行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拼的不是权势、财富、地位,而是亲情关系、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保障。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

正如颜之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氛围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素质及行为习惯。良好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会有良好的习惯。

反之,家庭氛围不好,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出现问题。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成天争吵不断,孩子在需要爱的年纪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理受到影响,就可能会变得叛逆、暴力。

梁启超即使在流亡日本时,也与妻子相互鼓励,彼此支持。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总是称呼孩子们为大宝贝。

教育不是单纯的教给孩子知识及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人生道理,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才是孩子此生“好教育”的起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根源就是拼父母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