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写作优库‖第五十二期/514/1001《成为自己的勇气:认知自我的情绪心理学》作者:风墟

容易想太多的人怎样获得快乐(部分节选)

01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倾向,总是担忧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或是担忧自己的某些表现是不是“不正常”。

然而,这种过度的自我关注或自我担忧反而可能成了真正的问题,因为它会令一个人变得十分敏感。

而当一个人变得敏感了,他就很容易让自己原本正常的身心状态变得“失调”。

“想太多”的本质,是一个人总不自觉地将自己过去成长中经历过的负面事件的体验重复且非理性地带入当前的生活情境中。

“重复”,指的是不管现实中的事件多少次证明了自己的担忧是无意义的,但他们还是会一次次地在相似的情境中产生焦虑和担忧。

“非理性”,指的是一旦他遇到和过去的负性生活事件类似的情境时,便会丧失理性的判断能力,产生出很多不符合现实的推测和夸大性的担忧。

02

我们来看两个概念:认知的“内向化”和“外向化”。

这个内向和外向指的不是人的性格,而是指我们思考的方向。

“内向化”指的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倾向于向个体的内在、心理、人格等方向找原因;“外向化”指的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倾向于在外在的、客观的、现实的层面找原因。

最好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当然是我们将“内在”和“外在”这两个方面统筹兼顾,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但问题在于,许多人的思维方式已经过度的“内向化”,许多人只会进行“内向化”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有一种“单一理论万能论”的倾向,说白了就是用一种理论强行解释一切现实场景。比如,学经济的习惯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学哲学的习惯用哲学解释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思考•写作优库‖第五十二期/514/1001《成为自己的勇气:认知自我的情绪心理学》作者:风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