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在路上的第67天/游屈原祠,解屈原为什么投江

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祠与三峡大坝直线距离600米。这大概是相距最近的两个5A级景区了。

屈原祠紧邻三峡大坝

驻车在屈原祠后门、长江岸边,一眼能看到两个5A景区,豪橫!

屈原祠建于公元820年,唐代归州刺史王茂元,于城东2.5公里的屈沱修建。后,历代修扩。

清代清烈公祠(屈原祠内展板))

宋代修葺时,宋神宗尊屈原为清烈公,改屈原祠为“清烈公祠”。

1976年7月,建葛洲坝,最后修葺于清代的清烈公祠被迁至长江北岸,归州东1.5公里的向家坪。更为原名“屈原祠”

七十年代迁到向家坪的屈原祠

三十年后,屈原祠再次被迁。2006年11月,三峡大坝修建,祠堂被迁至长江南岸,秭归新县城的凤凰山,历时三年竣工。

现在的秭归凤凰山屈原祠

因现代水利工程的修建而搬迁的古迹不少,如三峡库区的张飞庙、白鹤梁、石宝寨,丹江口库区的净乐宫等。但被搬两次,估计也没谁了。

两千多年前,屈原含恨投江,遗一部诗歌祖典、一份爱国精神、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寄托对屈原的尊敬、仰望和怀念于祠堂,不能任其随他而去淹没于江水。再不易,也得搬!

屈原祠远眺三峡大坝

吴越一带自古便有于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以祭祀部落图腾的习俗。

后因屈原也在这一天投江,便逐渐演变成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也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中,唯一一个是纪念一个人的。

祠堂里的赛龙舟彩画

这个人出生在秭归县乐平里村。山清水秀的乐平里,屈姓居多,历来多数学者认为这里是屈原的出生地。屈原在《离骚》里表述,自己出生于夏周历的寅年寅月寅日,即公元前353年夏历正月二十三,属战国时期。

屈姓原姓熊,祖上为楚国王室的一支,因功被封于屈地,固改姓屈。屈家是楚国最古老的贵族。在家族的日渐衰落时出生的屈原,注定要肩负起兴家强国的使命。

少年屈原曾在《橘颂》中赞橘子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表达自己爱国爱家、忠诚不渝。

接受贵族子弟教育的屈原,深受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思想和楚地巫文化的影响。楚人相信自己是火神和凤的后裔,能与天地、鬼神对话。因此在屈原的身上既有中原的儒家思想又有南方民族的热烈奔放。

屈原的文学成就闻名于世,195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名贯古今的文学才华掩盖了他的政治才能。

屈原出生时,正是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秦国日益强大,危及他国安全。各诸侯国纷纷招贤纳士、变革图强。

青年时期的屈原,踌躇满志地来到楚国都城郢都(现湖北荆州的西北)。不久便因其出色的才华而被楚怀王任用为“三闾大夫”,管理王室的事务和子女的教育。

面对强大的秦国的威胁,各国各自揣摩、算计:秦国实力最强,楚国面积最大。楚国在南,秦国位西,于是与楚国的联合叫合纵,与秦国的联合叫连横。这便是成语“合纵连横”的出处。

公元前318年,楚国主张合纵的主要人物,35岁的屈原被任命为左徒,登上政治生涯的高峰。

对外政策已定,主要“合纵”齐国。而楚国内部,治国安邦的人才日渐匮乏。楚国一向是贵族世袭制,有才能的人因出身平民而报国无门。但因涉及贵族集团利益,变革举步维艰。曾力图改革的前辈吴起,被贵族们公然箭射而死。

楚国浮华外表下满目疮痍。各国的纷纷崛起,楚国面临着不变则衰,继而亡的危险。楚怀王将改革的重任交与屈原,注定了屈原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

屈原的改革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

历来的改革,都是打破原有的利益布局,重新分配。屈原的改革,撼动了整个贵族阶层。明枪暗箭不断袭来。楚怀王在听尽谗言和诬陷后,对屈原失去信任。

同时,屈原防秦抗秦的政治远见引起了秦国的憎恨。秦的说客张仪,两次说服楚怀王与合纵盟友齐国断交,致使齐国反目为敌,与秦交好。把朋友变成敌人,是双倍的损失。

楚国先后在与秦国交战、与他国抗衡中日渐衰败,而秦国更加强盛起来。

渐受楚王冷落的屈原,内受权倾贵族的排挤,外受敌对国家的憎恨。在被结党营私的势利小人陷害,被巧舌如簧的秦国说客的离间下,洁身自好、刚正无私的屈原被几度重用几度罢黜。

当时正是诸侯各国求贤若渴,诸子游走列国的乱世。以屈原的才气,到哪里都将被委以重任。但屈原不屈的民族气节,对家国的热爱,对楚文化的认同,让他很难背弃故土,附就他国。

他的《离骚》,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但其大量的内容表达的是他的理想抱负和政治思想。这些内容他主要写给一位读者,楚怀王。他一直等待楚怀王读懂《离骚》、读懂自己,但最终等来的是江河日下…等来了一江清水。

屈原一生从不随波逐流,最后的纵身一跃,也要怀抱大石,沉就沉它个彻底。可见屈原对楚国多么热爱又多么绝望。

与其说屈原是诀别尘世,不如说是诀别自己。家国不在,自己又是谁呢?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符号,小小的祠堂已经无法承载。

屈原的精神,不在秭归、不在湖北、不在中国,而是在全体华人的心里、血液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浪在路上的第67天/游屈原祠,解屈原为什么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