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这五个方面,“四天工作制”、“每天工作五小时”与你何干?

今天,一条“每日工作五小时,但不得使用手机”的新闻上了热搜。

据报称:德国咨询机构“莱茵甘斯电子启动器”试行每天工作5小时,同时规定员工上班时不得使用手机、尽量避免闲聊。CEO拉塞·莱茵甘斯告诉媒体,之所以推行5小时工作制,是因为他希望多些与孩子们共处的时间。不过,为确保缩短工作时间不影响效率,他要求员工上班不得使用手机、尽量不要闲聊。另外,员工每天只需检查两次企业电子邮件,工作会议不超过15分钟。

此新闻一经发布即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议论,据每日经济新闻在微博上所作的一项投票显示,从投票开始时间(11:44分)至笔者截屏时间(17:44)的6个小时之间,参与投票人数己达21.8万余人,其中20万人选择愿意接受这样的调整(今天是星期二,也就是说,这段投票的时间恰恰是绝大部分人的正常工作时间,但愿参与投票的这近22万人都是自由职业者、当天调休者、有时差的外籍华人或是在午休时间投的票)。

无独有偶,就在这条新闻发布的前两天,有一则类似的新闻,也上了热搜。据外媒报道,微软日本公司试行了一周四天的工作制度,每周会在周五放假。在此期间,该公司的员工工作效率(以分摊到每位员工身上的销售额衡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9.9%。微软表示,这种好处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30分钟以内的简短会议和远程会议的增加。与此同时,该公司的成本下降了,在此期间用电量减少了23.1%,打印量减少了58.7%。

这种新闻接连上热搜,充分表现了国人对此类事物的喜闻乐见。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就有专家建议,我国在2030年能实现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四天的工作制。

作为一只混迹帝都的加班狗,看到这样的新闻,第一反应自然是自己为什么不再晚生十年,偏偏赶上了996的福报,然后就开始幻想着沐浴在做四休三恩泽下的我将会怎样幸福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却突然发现:在自己没有做好如下这五个方面之前,“四天工作制”、“每天工作五小时”即便是真的实行,也与我无关,形同虚设。

一:强大的专注力和自律性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能够集中精力于一件事情上的时间也不同,在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或者是对某一件事情抱有极大的兴趣的前提下,幼儿时期通常是在15-20分钟,上小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保持在40分钟,青年时期能保持在1个小时左右,而职场中的成年人,由于干扰因素的增多和空间安排上的相对自由,这个时长反尔开始下降(当然,下降的程度因人而异):冲个咖啡、回个邮件、给领导请个安、和同事开两句玩笑、决定一下中午吃啥、再习惯性的瞄一眼手机,一个上午的3个小时(从9:00-12:00)就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午饭后,散完步、打完盹、精神抖擞的进入工作状态:刷新一下ERP、打开Excel准备导数据,电脑稍有点儿卡,然后去趟洗手间,随便接个电话,取个快递,两个小时转瞬即逝;按照德国那家“莱茵甘斯电子启动器”公司的新工作时间,我该下班了。天哪,这一天给我忙的,连15分钟的小会都没顾得上给员工开一个。

二:极其丰富的工作经验

要是我想在每天的五个小时内(或者每周的四天内)完成工作,我就需要确保在我的工作内容中至少80%以上的部分是处于我工作经验覆盖之下、是我能够轻松胜任的;因为我几乎没有太多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做测试、纠结选A还是选B以及改正错误的时间(相信我,那20%的你不熟悉的工作完全可以占掉你所有多余的工作时间,并且远远不够);然而遗憾的是,根据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彼德高地。由此导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所以你看,除非你同意让公司对你大材小用,不再提拔;否则,你几乎永远找不到那个你能够仅凭经验就轻松胜任的工作状态。

三: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态度

一看就懂,不多解释。到点老板下班,你能不能下班自己看着办,反正不许加班,也不计加班费,你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在公司里、在家里、还是在回家的路上继续为你的工作结果做持续的努力。月底、年底的各项考核里,或者是你在跳槽时给下一个公司看的简历里,亦或者是你在衡量自己是不是要开始创业的SWOT分析里,占比最大的通常是你完成哪些项目、达到了哪些绩效指标,而很少是加了多长时间的班。

四:高效的沟通能力

我在不久前曾在本号中发表过一篇名为《公司治理:五步规避办公室政治》的文章,里面详述了公司治理中提高沟通和决策效率的五个环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参考,这里想说明的是:无论你是国企、私企、合资企业、还是世界五百强名企;也无论你是不足20人的创业团队还是几万人的上市公司,沟通和决策效率的问题都会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而己。所以,无论是每天工作五小时、还是每周工作四天,你是否都有足够的把握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抓到相关负责人、并在15分钟之无误解、无分歧的完成高效的沟通和取得一致的意见,的确是个非常考验个人沟通能力的技术活。

五:算无遗策的工作计划

墨菲定律教育我们说:“If anything can go wrong,it will.(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当你复盘一百件失败案例的时候,你会发现其中99%以上的失败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是发生了意外。并且,补漏洞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消耗的资源远远大于项目正常推进所需;所以,当我们和同事在一起商讨、沟通的时间缩短了20%以后,若仍想工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实际上,由于大家的工作时间都缩短了,所以工作计划需要比以往得到更高水平的实施),就对我们做一个算无遗策的工作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会发现,在一个PDCA的循环中,上班的时间仅仅够你做D和A的,剩下的P和C的工作,需要你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缜密的思维、或者是所谓的下班时间高水平的完成。

综上,我个人痛恨加班、讨厌996、也双手赞成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并特别认同人生是用来欣赏的这一理念,但我也认为只有以上五个方面我们都己具备,才敢在自己的公司轻易开启这样的尝试。

未来会越来越美好,但我们也需要快速的提升自己,以使自己配得上这个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不好这五个方面,“四天工作制”、“每天工作五小时”与你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