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课:eNSP第一个网络拓扑配置教程
第二课:eNSP vlan网络拓扑图配置教程
第三课:eNSP WIFI网络拓扑配置教程
第四课:eNSP 路由器路由配置拓扑教程
第五课:eNSP DHCP拓扑配置教程
第六课:eNSP 防火墙拓扑配置教程
第七课:eNSP 单臂路由/多臂路由拓扑配置教程
第八课:eNSP 链路聚合2种方式(手工模式和LACP模式)拓扑配置教程
第九课:eNSP 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配置教程(防火墙双机热备)
第十课:eNSP 静态NAT/动态NAT/动态NAPT/Easy IP/静态NAPT 5种NAT配置教程
第十一课:eNSP ACL应用教程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自治系统(AS)内部选择路由。它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树。OSPF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在OSPF协议中,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记录了区域内所有路由器的连接状态和距离信息。当网络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会发送链路状态更新报文通知其他路由器,其他路由器则会根据这些更新信息重新计算最短路径树。
OSPF协议支持多播和广播类型的网络环境,可以通过多播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此外,OSPF协议还支持区域划分,可以将大型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运行一个OSPF实例,从而提高路由器的资源利用率和减少路由器的资源消耗。
自治系统(AS)
自治系统包括一个单独管理实体下所控制的一组路由器(OSPF 是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工作于自治系统内部)。
链路状态(LS)
指路由器接口的状态(如 Up 、Down 、IP 地址、网络类型、链路开销以及路由器和它邻接路由器间的关系)。
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LSA) 扩散到网络上的每台路由器,每台路由器根据 LSA 信息建立一个于千网络的拓扑数据库(邻居表)。
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迪克斯加算法(Dijkstra)
利用从 LSA 通告得来的信息计算到达每一个目标网络的最短路径,以自身为根生成一棵树,包含了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
路由器标识
OSPF 的路由标识是一个 32 位的数字,它在自治系统中被用来唯一地识别路由器。
默认使用最高回环地址(loopback),若回环地址没有被配置,则使用物理接口上最高的IP地址作为路由器标识。
邻居和邻接
OSPF 在相邻路由器间建立邻接关系,使它们交换路由信息。
邻居是指共享同一网络的路由器,并使用Hello包来建立和维护邻居路由器间的邻接关系。
区域
在OSPF网络中使用区域(Area)为自治系统分段。
OSPF是一种层次化的路由选择协议,区域 0是一个 OSPF 网络中必须具有的区域,也称为主干区域,其他所有区域要求通过区域0互连到一起。
命令 | 说明 |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 指定运行OSPF协议的接口范围的命令。这个命令用于精确宣告和范围宣告,以确定哪些接口将运行OSPF协议。 在这个命令中,IP地址192.168.1.0表示一个C类网络地址,而掩码0.0.0.255表示该网络地址中的前24位是网络地址,后8位是主机地址。因此,这个范围包括IP地址192.168.1.0到192.168.1.255之间的所有子网。 当使用这个命令时,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会将该范围内的所有接口都宣告出去,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学习到这些接口的路由信息。这样,所有在范围内的接口都将成为OSPF区域的一部分,并且将与其他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
area |
在OSPF协议中,区域(Area)是用来将一个大的路由环境划分为多个小型路由环境,以便进行更具体的路由选择和优化。OSPF协议支持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运行一个OSPF实例,维护一个区域内路由表和一个区域间路由表。 在OSPF协议中,区域0通常表示为主干区域(Backbone Area),它是所有其他区域的中心。区域0中的路由器负责在区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并维护一个区域内路由表和一个区域间路由表。区域0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必须相互连接,以便在区域之间进行通信。 区域1表示为常规区域(Normal Area),它是区域0之外的其他区域。常规区域必须与区域0相连,以便将其路由信息传递给其他区域。常规区域中的路由器只维护一个区域内路由表,而将区域间路由信息传递给区域0中的路由器。 总之,在OSPF协议中,区域0和区域1是两个不同的区域类型,分别表示主干区域和常规区域。每个区域运行一个OSPF实例,维护一个区域内路由表和一个区域间路由表,以便进行更具体的路由选择和优化。 |
根据拓扑图提示配置IP
a) 区域 0
配置R1
[R1]ospf //进入 ospf 配置
[R1-ospf-1]area 0 //进入区域 0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1.0 0.0.0.255 //宣告网络(通配符掩码)
配置R2
[R2]ospf
[R2-ospf-1]area 0
[R2-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1.0 0.0.0.255
b) 区域 1
配置R1
[R1]ospf //进入 ospf 配置
[R1-ospf-1]area 1 //进入区域 1
[R1-ospf-1-area-0.0.0.1]network 192.168.2.0 0.0.0.255 //宣告网络(通配符掩码)
配置R3
[R3]ospf
[R3-ospf-1]area 1
[R3-ospf-1-area-0.0.0.1]network 192.168.2.0 0.0.0.255
[R3-ospf-1-area-0.0.0.1]network 192.168.3.0 0.0.0.255
配置R5
[R5]ospf
[R5-ospf-1]area 1
[R5-ospf-1-area-0.0.0.1]network 192.168.3.0 0.0.0.255
c) 区域 2
配置R2
[R2-ospf-1]ospf //进入 ospf 配置
[R2-ospf-1]area 2 //进入区域 2
[R2-ospf-1-area-0.0.0.2]network 192.168.4.0 0.0.0.255 //宣告网络(通配符掩码)
配置R4
[R4]ospf
[R4-ospf-1]area 2
[R4-ospf-1-area-0.0.0.2]network 192.168.4.0 0.0.0.255
[R4-ospf-1-area-0.0.0.2]network 192.168.5.0 0.0.0.255
配置R6
[R6]ospf
[R6-ospf-1]area 2
[R6-ospf-1-area-0.0.0.2]network 192.168.5.0 0.0.0.255
举例R1,R2~R6操作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