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诊断》第一章诊断的意义

诊断即治疗,学习诊断术语以及诊断对治疗的意义,对于他们获取知识一定意义非凡,而受训者只有逐渐学会了前任长期积累的诊断经验,他们才能摆脱书面术语的桎楛,转而仔细觉察患者个体的独特性。

重要的是:慎重且严谨的心理诊断名称应确实有益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诊断具有五个相互关联的有点:

(1)、促成有效的治疗计划

(2)、利于治疗进展

(3)、帮助消费者有效利用心理健康资源

(4)、增强治疗师的共情表达

(5)、降低某些患者治疗脱离率

初始访谈的七个方面:

(1)、初始访谈前,核查来访者对心理访谈的与其

(2)、对现实访谈的舒适度

(3)、向来访者解释:我们对问题了解越全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4)、并且与来访者达成一致——在以后访谈中,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5)、不断重申提问的问题

(6)、征得同意后,可对访谈内容作记录

(7)、告知来访者他有权拒绝任何不愿回答的问题

诊断性访谈应该是一种充满诚挚和互相尊重的深度访谈。

一、精神动力学诊断与精神病疾病诊断

第一,DSM缺乏对精神健康和情绪良好的操作性定义。相比较而言,精神分析治疗的理论,除了旨在帮助患者改变问题行为和改善精神状态之外,还能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缺陷,提高整体康复能力和自主能力、提升挫折容忍力、自我完整性、现实自尊感、亲密能力和伦理道德观,以及拥有独立主体性和对他人的感知能力。

第二,尽管研究者们为提高DSM诊断系统的信度和效度做出了不懈努力,并促成了最新版本的面试,但信效度一直不尽如意。

第三,DSM系统是反映精神病理现象的额“医疗模式”,但精神科医生都知道:症状的缓解并不等同于疾病的治愈。

第四,回顾1980年至今的DSM系统,对于哪些疾病名称应该列于其中,那种疾病名称应该归为某一类别,似乎仍显凌乱,缺乏一致性。

二、治疗计划

诊断之后即可产生特定的治疗计划。

精神分析法叙根据具体患者的人格特征,量体裁衣地制定治疗计划。如接触癔症性患者时,应注意边界问题;面对强迫性患者时,应尤其关注情感基调;对分裂性患者则应更具内心和容忍。

三、关于预后

精神分析诊断的优势在于,它能辨识是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症状,还是人格特征导致的固有问题

四、保护来访者

审慎的诊断过程可促进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形成互相尊重的交流氛围,一种“真诚的基调”。在详细评估的基础上,治疗师将病情和预后实言相告,避免空泛许诺或误导

五、共情的沟通

共情,即感同身受,是指情感上与他人共感的能力

当你立志成为治疗师之始,治疗过程就可能反映出你自己原始敌意、攻击和痛苦

感同身受能帮助治疗师准确定义来访者的内心困扰,并使来访者感受到深深地被理解

六、防止脱落

经验丰富的治疗师能在初始访谈时做出判断,该来访者是否容易脱落。告知轻躁狂或反依赖性患者:坚持治疗对他们来说,即意味着勇气和毅力,常常十分有效。这种真诚的知会,将有助于他们遏制脱落的冲动。

七、附加效益

1、治疗师对诊断的胸有成竹会影响来访者,使他们心情放松,使他们感受到治疗师的探究、沉静和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努力。这便是我们所称的治疗性联盟。诊断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厘定治疗过程中双方的边界和责任。若患者感受到治疗师的焦虑,便可能会质疑治疗师的能力,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治疗过程充满艰辛。

2、诊断评估过程也使双方互相磨合,治疗是要创建问询所需要的舒适氛围,使来访者感到足够安全,自发地打开心扉。

这种治疗阶段不同,患者对治疗师的态度不同的现象提示我们,移情确实是一种移置(即,并非对治疗师人格的准确解读),是一种内心活动,解读这种内心活动,终将会使来访者识别自己在治疗关系中的投射成分。

3、部分治疗师对诊断的担忧源于误诊之虑。

鉴于人的复杂性和专业的易谬性,诊断假设需要不断修正和验证。通过这种修正和验证,也使患者体会到治疗师实事求是是和励精图治的职业精神。

4、最后,诊断的记忆意义还在于提高治疗师的自信心。

治疗师普遍具有抑郁气质,常常倾向于将挫折归因于自身。细致的诊断步骤有助于降低这种倾向,使治疗师对治疗期望更为现实,充分发挥才智。

八、诊断应用的局限

谨慎评估特别在两个阶段具有重要作用:

(1)、在治疗初期,即使促进治疗联盟和咨访磨合

(2)、当危机和僵局出现时,重新修正动力学诊断,能有效改变治疗的焦点。

最后不得不说,现有的人格发展理论和人格类型学说,都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勉为其难地解释了复杂的个体特征。当人格诊断名称的混淆试听的效果大于清晰解释时,治疗师当果断摒弃之,转而以常识和修养为参考。

诊断的应用不能超出其适应性。根据新的信息不断修正原始诊断,才能够有利于治疗。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分析诊断》第一章诊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