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托马斯•福斯特的《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准确来说并不能叫做读完,充其量只是跳行浏览了一遍,这本书我耗费了整整一周时间,着实烧脑得厉害,几次都忍不住想放弃了,但既然坚持着粗略地看完了,所以觉得还是有记录的必要,一方面通过记录理清对于这本书的思绪,从而更好地理解有关这本书的内容,另一方面如若以后再重新翻阅,相信今天的记录会为那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对比。
01/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发现了自己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读的书籍,尤其是一些外国的小说,在历经了没多久的时间以后,几乎忘得一干二净,有时连翻数章都没发现以前这本书我曾读过。因此不得不承认,我读书的方式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而接触这本书也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以及阅读的价值。
02/为什么我读不懂这本书
其实对于读不懂这本书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是由于翻译上存在问题,没能很好地诠释本书的精髓;也许是由于中外思维方式确实存在差异,这点我在阅读外国小说时也有类似的感觉,总没有读国内的小说那样易于理解或轻车熟路;也许是自身底子实在太薄,而书中大量引用了各种外国文学借以证实或者说明自己的理论,导致我读一本书像是在读N本书,而且还没头没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最为主观的原因在于,我读这本书并非采取的是一种学习钻研的心态,而是一种索取的心态,以至于当我拿到书甚至翻开书的时候,我只希望看到明确地告知我如何去做的字眼,这字眼偏偏隐藏在大篇幅的文字理解之间,让我着实看得不耐烦起来。
也许是多年来教育的弊病,我们早已习惯了在学习中被机械地传授着现成的理论和方式,而少有被激发自己去思考该如何去做。这种对于思考力的欠缺无疑使我们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步履维艰。前两天看了一点有关哲学的知识,自然也是潦草得不行,感觉晦涩得不行,但仍有一处印象深刻,那便是苏格拉底通过提问传播智慧的方式,“真正的智慧是由心而生”,不假思索而被动接受,纵使其再有指引人生的意义,也没办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生活。
03/阅读是创造的过程
当然,由此我想到了书中介绍的一个观点:好的作品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保留,从而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我早有耳闻,却从未真正去理解过它的含义。
现如今有许多人批判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声称很多分析出来的内容其实连作者本身都没想到,借以嘲讽那些过度分析或者过度吹捧某些作家和作品的行为。不可否认此话真实的概率不小,确实存在许多这样的情况,我们过度分析了作者其实并没想表达的含义,然而是否能因此否定这种行为,我觉得并不尽然。读者的参与与分析是对于作品的再创造与升华,是我们在阅读中将作者的作品变为我们的作品的有益形式,只有强化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这种互动,才能使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价值。这也就是说,好的作家善于利用读者去完成自己的作品,而好的读者善于把作家的作品变成自己的作品。不过当然,如果分析者硬是把自己的想法说成是作者的想法,那就有点不讲理了。
04/一个好的作家往往是一个思想家
小说不是该看情节吗?一直以来我都将阅读小说当作是一种消遣的方式,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那些适合用作消遣的小说,可能只是市面上流行的一些校园爱情、网络小说之类纯靠情节当作卖点的作品,真正值得一看的小说往往蕴含着人生真谛,哲学原理,历史走向,甚至科技预言等等更深层的东西,此外许多著名的小说其背后往往有着许多其他知名小说的身影,也就是说,我们读的不仅仅是一本小说,看的不仅仅是三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成长与纠缠,我们可能通过一部小说看着七八十部小说,同时经历着不同人的人生,学习着历史科技政治以及哲学。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小说家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个好的读者也应是个有思想的读者,而这种思想其实既在情节之中,又远在情节之外。
05/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读者
对于小说的分析互动是不是往往都是好的?自然也并非如此,读者的个人素质及层次千差万别,其中不免有一些读者的参与本身毫无价值,甚至对作品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阅读之前成为一个好的读者。
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读者,我认为首要便是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别再把小说当作消遣来读,而是当成一善开启智慧的大门。具体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思路:一是可以首先增强自身的知识底蕴,从历史哲学等其他知识和思想先学起,从而在阅读小说时避免遭遇太多的障碍打断阅读;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小说作为学习伊始,通过一部小说去进行知识和思想的辐射,从而使自己在读懂一本小说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知识。
对于我个人而言,可能更倾向于第一种方式,在思想有所积累以后,才能发现小说蕴藏的更多的东西,亦或者通过作品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更好的作品。虽然有很多的小说确实极具吸引力,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读,但如果阅读是一种学习而非消遣,那么在我看来阅读的节制、筛选及逻辑对于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来说十分重要。做到以上于我这样向来随性阅读的人来说实属不易,可如果阅读未能达成良好的效果,那么最多只是炫耀的工具和对于时间的浪费,毫无益处。(另在此提供一处个人解决小说之痒的方式,那就是根据自己所熟悉的领域,选择国产小说的精品,由于有大环境的积淀,理解起来包括知识的补充都是件较为容易的事。)
当然,除了互动与思想以外,此书还介绍了许多有关小说流派、语言风格、人物描写等等方面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评价一本小说的角度,以及写作一本小说的方法。而究竟哪一部分内容最为有用或者最有吸引力,还要看读者本身阅读这本书以及阅读小说的目的。此外,这本书还有一个用处,即能够帮助建构小说阅读书目的框架,其中许多分门别类的推荐品都是经典之作,是良好的小说选择工具。不过我猜我会将其束之高阁很久。
在说了这么多以后,突然发现自己也犯了那个知无不言言不不尽的大忌,作为个人观赏品甚好,作为公开发布品却实有可能对一些人造成误导和麻痹,然而语言表现力仍十分欠佳,确乎无法做到只说一半就能让人明白自己的意思,不过还是那句话,智慧是由心而生的,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作,真正的伟大之处是启迪人的思考,而我们自我思考路都尚远矣,又凭何启迪?然而若此篇能够激起一丁点对于自我小说阅读方式的反思,或者激起一丁点有关不同意见的探讨或辩论,想必比我逼逼叨说得那么多主观见解要有益得多。
而这也是这本书教会我的最重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