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脚步反思

      今天上完《最苦与最乐》,只有一个感觉:累。设计的时候我预估得过于乐观了。上课的时候,他们完全是一副茫然或者不可思议的表情。

       孩子们无法理解梁启超的苦。他们现在最大的苦是学习、没有游戏玩,或者是考试考差了。所谓的贫、失意、老、死这些离他们太遥远,这些苦他们都理解不了,更不要说理解不尽责任之苦了。所以一开始解析题目的时候,我又费了好大的劲解释了一通贫之苦、失意之苦、生老病死之苦。这些在常人眼中很苦的事情在梁启超眼里都不算的最苦。这个环节完了,我感觉孩子们也还是很茫然的,也不怪他们,他们的阅历太少了。所以解析题目的这个环节可能有些多余了,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去找梁启超的苦的,分析一下梁启超是怎么描写苦的,一起体会一下梁启超的苦。再进入到争鸣与共鸣,这个时候再让他们谈他们能体会到的苦。

       这次课堂的失败之处还在于,我太早就不经意间进入了共鸣和争鸣部分了。一开始说到良心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说:“你们现在还会感觉到良心不安吗……”,结果又开始扯了一堆的题外话。这其实在潜意识里面我就先给他们限制死了:现在的人责任意识已经淡薄很多了。所以后来到共鸣和争鸣的地方,就只有争鸣没有共鸣了,因为一开始我就把消极思维植入进去了。

      这次课上得之所以这么累,也折射出我备课的最大几个问题:

     一、     备课没有备学情、备学生。虽然之前也预料到了他们会对梁启超所说的责任他们理解不了,可是他们的表现还是跟我预料的有很大的出入。之前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好如何应对这样的状况。所以当进行到共鸣与争鸣的时候,就有些进行不下去了。这其实也反映出我的课堂把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我不懂的贴近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再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自己的方向。这是很多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关键能力。回想在徐水听的窦桂梅校长的那一堂阅读课《大脚丫跳芭蕾》。窦校长跟孩子们的交流自然而亲切,生成又是那么自然而然而又贴切深刻,各项语文能力的训练穿插其中。反观自己的课堂,处处都是强拖硬拽的痕迹,总是害怕学生脱离我所预料的轨迹,因为一旦脱离,我就不知有效地进行下去。所以这一切都需要不停地积淀,不停地反思,才能不停地进步。

二、     备课的时候没有经过多次思考。现在我备一个课,往往备好之后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备好之后就没有再回过头去再细细斟酌一下一下哪些地方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哪些地方需要精简。所以出现的局面就是,备课的时候对这一课的课堂是充满信心的,可是上下来,很多地方还是不尽人意。有一个原因是时间不够,我备课效率很低,备一个课要花很长时间,在学校又有各种事情,回到家又要带宝宝。所以往往抽不出时间再来细细斟酌设计的教案。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多提高备课的效率!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对课时的规划缺少完整性。两个课时的课,往往第一课时上到哪里就算哪里,并没有完整地呈现一个完整的课时的意识。出现这样状况是因为没有一课一得的意识,也是自己对课堂把控能力缺缺失的表现,因为很多时候预想上到某个地方,可是会因为课堂出现的一些状况而无法达到预期。不管怎样,还是每一次要有课时目标明确的意识,每一个课时最好能够完整,不能上到哪算哪,有时候算好的两课时,往往会上到三课时。这时我就很羡慕君姐,她对课文有着非常精准的把握,又有着超强的设计能力,还有超高的课堂把控能力,很多课她都是一课时解决,在这一课时又能够明确地让学生达到目标。这样的能力还是得不断通过摸索来修炼啊!

虽然今天上完课之后有深深的挫败感,但是我还能够停下来反思,这跟原来比,就是一种进步,成长总是需要经历阵痛的,加油!

����*�t��Yx

你可能感兴趣的:(停下脚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