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中秋之宴为何如此寂寞萧条

红楼梦中的中秋之宴在原著中已极为寂寥,完全写出了贾府强弩之末的萧条,根本不需要脂批都看得出来。但由“宝钗等人没来”就推论出“薛家见势不妙卷铺盖就跑”,这是个什么逻辑?且不说薛家本来就是因为自家潦倒才来投奔贾府的,连贾府这样的地位声势、贾政等人尚在官位都没有察觉到大难临头,薛家一混子薛蟠、一小姐一太太,这三人能比贾府更敏锐感觉到危机?感觉到贾府有危机后期宝钗还嫁给宝玉?这根本不和逻辑。事实上哪怕是略微潦倒的贾府,也绝对是薛家最优的选择。先娶黛玉再娶宝钗这个事情,完全就是有辱原著的意志。

终身误明明白白写着:“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已经非常清楚了。宝玉是因为宝钗美丽,对她有过动心。但宝玉对很多女孩子都动心啊,甚至连秦钟这样美丽的男子都动心过。他和袭人有过云雨之欢、敬慕宝姐姐、对很多丫鬟姑娘都心动怜爱,但这能说明什么?他爱他们?宝玉的毕生所爱、唯一的知己只有、只有、只有黛玉一个人。所以,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敌不过“金玉良缘”,才应该是悲剧的顶点。如果改成先娶黛玉、再放下她娶宝钗,这不但不和逻辑、庸俗、且毁灭了红楼梦原本的悲剧内核。而且宝钗党和黛玉党在贾府本来就一直分有两股势力,贾母一直支持黛玉,而王夫人支持宝钗。贾府如果决定让宝玉娶宝钗,那么唯一的可能只能是贾母去世。所以高鹗的版本虽然在这方面考量欠缺,但没有毁去红楼梦最珍贵的部分(但后来宝玉因为宝钗略微劝解就放下的黛玉,这也够扯淡,看看原著晴雯死时宝玉何等创痛吧,何况是黛玉)。而吴氏后面写的宝玉和宝钗拉拉杂杂的生活,甚至夏金桂“勒死”香菱(我信她把香菱折磨致死,但绝不是杀了)、贾环弑父等这些剧情在部分红迷看来完全不值一驳。


什么宝钗一定要是“换妻”才能和宝玉在一起呢?林黛玉在之前除了贾母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支持、没有父母家人、没有任何家产,而且贾母年老,凤姐也只是见风使舵。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一直支持宝钗的,做贵妃的元春也是支持宝钗的,宝钗有强大的支持,再加上她的性格不像黛玉那样孤高。再加上宝钗有和宝玉一块的金锁,还刚好能写成一对,他们二人的“金玉良缘”夺走“木石前盟”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综论这些细节、钗黛二人的情况、家庭、个人性格、背景支持等等方面,宝钗都极有可能是贾府认定的宝玉妻子最合适的人选,赢面比黛玉大多了。宝钗劝宝玉读书进举,这是典型的世俗意义上的完美人设,但这不是宝玉所愿所爱。你可以选择你爱的,却不能选择你要的,因着如此他与黛玉的悲剧与爱而不得才更加震撼人心。如果已经先娶了黛玉,又何来“爱而不得”与遗憾?这样悲剧的震撼感就被大大削弱了。

《红楼梦》虽然有曹公自己的身世影子,但还是独立的文学作品而不是纪实自传,所以因为曹公自己的经历就硬套在宝玉身上,这样的推断也太不严谨了,就像因“玉带林中挂”就推断出林黛玉是吊死的一样。其实高鹗版续写也很糟糕,贾母在世时绝不会忽然转向支持宝钗,宝玉宝钗的婚姻也只会发生在贾母去世以后,但吴氏实在是更接受不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中的中秋之宴为何如此寂寞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