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歌赋游江南8

这趟旅行的最后一站是上海。上海简称“沪”或“申”,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属于广义上的江南地区。

据资料显示,上海在春秋时期属吴国,战国时期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民国十六年,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民国十九年,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解放(1949年5月27日)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

小时候,只在书报或广播电视中听到过上海的名字,知道上海是我国特大城市。后来,从《上海滩》等电视剧中了解了旧时上海各大帮派之间的争斗及爱恨情仇,正所谓: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

那么为什么旧上海被称为“上海滩”呢?据说是因为第一块英租地建立于原上海县城东门外的荒滩--黄浦滩,后来称为外滩。再后来,“黄浦滩”或“外滩”这两个称谓的外延就被引申、扩大,人们开始以偏概全,用“上海滩”来称呼上海全区,所以旧上海也叫上海滩。

文学巨匠矛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开篇就对入夜前的大上海景致进行了精彩的描述: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从电视剧中知道了老上海的“百乐门”,还有那首《夜上海》: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民国时期的上海滩,百乐门就是一个时尚地标,它代表着高雅、情调,是达官显贵们聚会娱乐的必去之地,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近现代史上,与上海滩相关的名人数不胜数,我有所听闻的如陈云,陈毅,宋氏三姐妹,张爱玲,“上海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等。

上海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即今兴业路76号)正式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

在上海,我们先是逛了南京路步行街,步行街两旁有永安百货等诸多百年老店,我们在行走中感受老上海的建筑风情。不过,更多的感觉是人太多了,来来去去的旅客,匆匆忙忙地赶路。

然后到外滩眺望了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感受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现代化的一面。

然后,夜游了黄浦江。只见黄浦江两岸,耸立着各式各样被灯光装饰的栉次鳞比的建筑,有外滩的旧式“万国建筑博览群”,还有浦东新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东方明珠塔,以及陆家嘴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标志性建筑:金茂大厦、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象一个矗立的灌木丛,上海世界金融中心象一把挺拔的剑,又象一只开瓶器,上海中心大厦象一本卷起来的书。

原来计划游江归来后登临东方明珠塔或金茂大厦,但因为天气不是很好,遂取消了该日程。

在上海居住一夜后,我们从浦东国际机场登上了返程的航班,此番江南行即划上一个句号。虽然有些跑马观花,有些知名的景点并未顾及,比如说,杭州的灵隐寺,苏州的拙政园等等,但是至少也算窥豹一斑,对江南的风土人情多少也有了些许了解,此番行程还是很有价值。

虽然人们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又说有些地方去了会后悔,不去会更后悔,但不管怎么说,“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亲身体验了,才更有发言权。唐朝大诗人李白如果不是遍游名山大川,不可能写出那些流传千古的浪漫诗篇;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如果不是游历了地中海、欧亚大陆和中国,不可能写出"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旅游,它会让你暂停忙碌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放飞心情,开阔视野,敞开心胸,增长见识,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盛世中国的热爱。

最后,借用一句灰太狼的台词:江南,我还会回来的!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诗词歌赋游江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