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人世间》

       真的有很多很多年没有追剧了,记忆里除了童年时看的《渴望》、《西游记》、《红楼梦》就是前两年大火的《权利的游戏》。不看电视剧,除了觉得太费时间,更重要的不喜欢那种被吊胃口的感觉,因为电视剧每集总是在最关键处结束,然后让等下回分解。那种心心念念的感觉和盼着约会时间的到来一样,让人坐卧不安、茶饭不香。

       上周和不同的朋友聊天时都听他们提到了《人世间》,并且被强烈推荐。怀着好奇心,下载了APP,充了会员,认认真真的追了一周时间终于看到了“全剧终”,期间还被儿子无数次问:“妈妈,你怎么不看书了?我能不能也去看会电视?”果然孩子是有样学样啊。

       所以看这部剧我最深的感觉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这种教育一定不是说教,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周志刚夫妇是他们那个时期夫妻中的楷模,因为记忆里周围和他们同时期的老人(我的爷爷奶奶辈)像他们那样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的并不多。他们那辈人的婚姻大多数都是包办婚姻,绝大多数人在结婚前甚至都不认识,就算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老观念影响,但是在那个政治局势动荡、文化冲击空前强烈和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被唤醒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很多老式婚姻是受到挑战的。很多和他们同时期的夫妻要么是男性家长制度,女性处在完全从属的地位;要么就是男女双方处在对立状态,就算没有分崩离析,但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统一。像周志刚夫妻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明确、心意相通、配合默契的实在少之又少。

       这种稳定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周家三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为他们以后踏上人生道路提供了坚强后盾,也为他们以后的家庭生活设立了成功标杆。

       周家家风很正,富不骄、贫不馁;不趋炎附势,不见风使舵;不推诿责任,不惧怕强权。无论是本份还是帮人,都是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就是这样的家风,让三个孩子无论是上学、上山下乡,还是做老师、当官或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工人、小老板,都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凭良心做事、凭本事吃饭;本本分分、坦坦荡荡。

       再到后来的孙辈,一样受益于这样的好家风,勤奋踏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虽然楠楠不幸意外去世,但是他去世这件事本身就证实了周家的“根儿上正”。

       优秀家风影响的不止一代人,这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影响世世代代的人。

       关于爱情。

       爱情是这部电视剧的主线,周志刚夫妻从未说出“爱”的爱情;周家后代青梅竹马的无猜之爱、不被人接受的禁忌之爱;郝家父母和老曲两口子相互扶持、并肩作战的战友之爱;秉昆朋友夫妻间贫贱却又不离不弃的坚定之爱------实在是展现了世间爱之百态。

       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你。正是这纷繁复杂如百花竞放的各式各样的爱,支撑着剧中人物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也是这种爱,在时代前进的滚滚红尘和人生跌宕起伏的浪潮里成了他们暂时得以喘息的港湾,成了他们得以坚持下来的唯一信念。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功名利禄不过是浮云妄眼。伴随人生最后一滴眼泪落下的,只会是我们心里一直未曾忘却的那个人和关于那个人的曾经。

       关于友情

       曹德宝说他的梦想是这辈子能结识几个好朋友:一个啃书本、有文化的,一个大医院的院长,一个万元户。但是最后他发现,人只能和自己一样的人做朋友。

      “六小君子”都在厂里做工人时,一块打架,一块分猪肉,一块吃饭喝酒,所看所想所谈所做大抵一致。但是后来吕川和向阳上了大学,一个成了北京部里的领导,一个成了在企业里举足轻重的工程师;周秉坤和曹德宝是鹤立鸡群的成功人士;而孙赶超和肖国庆则是名副其实的穷困人家,靠卖苦力艰难度日。

       六小君子每年初三的按时聚会也一度因为大家阶层的变化而中断。

       秉昆说“都穷行,都富也行,就不能有穷有富”,当财富和地位发生变化,人的心理和情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秉昆把旧房子让给吴倩两口子住,后来自己买的房子被收回,需要重新回老房居住时,吴倩不仅没有感恩,反而责怪秉坤落井下石,家里都没法糊口了还让他们搬出去自己租房住。甚至提出了一个更过分的要求,让秉昆给肖国庆找个工作。

      秉昆一直努力想在报社有个编制,曹德宝说:我现在真不想昆儿那事成,要成了,咱又少一个朋友。

      他担心的是少一个朋友吗?不,他担心的是昆儿有了编制比他混的好,他就有了挫败感。

       光子片拆迁,他和春燕没有达到自己多得一套房的目的,居然不顾几十年老街坊和老朋友的情分,歪曲世事,实名举报周秉义贪污受贿。

      “心中妒火已经燃烧起的人通常不管那些,他们只要享受达到目的的快感。强烈的嫉妒,类似对无辜者实施报复”。曹德宝和乔春燕就是这类人,帮自己就是朋友,不帮,宁愿毁了他。他们把人性的恶演绎的淋漓尽致。

       朋友之间,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因为太有钱的太成功的而且跟自己无关的人,嫉妒不来。而那些曾经和自己差不多的,一块骑着自行车起早贪黑上班挣钱的;一块在路边趴活,等着雇主挑选的,确实没什么好嫉妒的,反而还能一起喝顿小酒,诉诉苦、说说心里话。

       朋友相处,其实取决于你自己的价值。你有用,就会有人和你一直保持联系,压根不用上赶着;你无用,曾经两肋插刀的朋友也会无影无踪,生怕你给他添了麻烦。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自认为《人世间》和《百年孤独》挺像的,鸿篇巨制,写尽百年世事变迁,岁月更迭,还有时代浪潮裹挟下几代人自主或者不自主的漂泊浮沉,兴衰荣辱。

      《百年孤独》写的是幻灭,《人世间》则写的是希望,但是无论哪一个,我都能体会到那种深深的悲凉,那种熙熙攘攘热闹中的哀伤。

        笑,便大家一起笑。哭,便独自一人哭。

        唉,这热闹的人世间啊,终究还是众生皆苦,悲喜自渡。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谈《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