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随笔

结合这段时间听到的国家教育体系,我想了一些东西

之前和先生谈到育儿,先生说:现在的教育体系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对脱离学校以后的生活没有必然的决定性,十八岁孩子未成年之前给他丰富的生活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这才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内化成他想要的生活。

这话很有先见性,也是很多人不认同的,因为就现在的社会体制而言,读书多么重要,这是改变自身阶层唯一的道路。

前几天听到罗胖说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用罗胖的口头禅就是那句:我滴老天。

因为郑也夫先生透析整个教育,它就不是用来教育人的,而是用来区分人的,将人区分成好坏中差,然后丢入社会,关键在现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教育分配的标准开始与社会基本脱节了。

以前说读书出来才能有稳定的工作,才能挣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现在的网络社会,稳定是假象啊,任何人都有崛起的可能啊。那孩子这二十年都干了些啥,那是啥也没干啊,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了。

因为这二十年,除了读书孩子啥也没干,从学校出来懵了,这二十年的东西,有十八年都没用。

那教育就完全没用了吗?就像先生说:要求孩子教育考试及格就可以了,不用太用力。

我当场反驳了,不是说孩子必须满分,必须争名次,而是父母如果首先就保有一个这事不用太在意的心事,那孩子感受学习到的就是这事不重要。

那教育还重要吗?重要!一个孩子能从二十年的学习生涯中走出来,并且还能做到别人之上,那本质上来说,这个孩子比一般人聪明、比一般人更能坚持抗压、比一般人更能朝向一个目标更好的奋斗。而这些难道又不是人一辈子所必须的吗?

那孩子的教育怎么走?也许这在有钱人、知识界早已经找到了答案,或者说早已经有了解题思路。当我第一次看到综艺男人帮(不确定名字是否正确)里说父母就是孩子起跑线的那6个问题,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是这6个?

1、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给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地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并且现在保持着一定的水准?

4、你从小到大的旅行经历当中,是否有过一次出国经历?

5、父母是否承诺过要送你出国留学?

6、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轻轻松松的6句话,却是从多个层面去阐述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应有的努力和方向,而这些所谓的起跑线其实决定的远远不是孩子的起点,也一定程度的决定了孩子前进的速度,能到达的高度。

先生说:我们从小都被木桶理论忽悠了,决定人高度的从来不是最短的短板,而是最长的长板能达到的高度。

这个点我和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在自身高度不够的情况下去努力的拔高孩子的高度。

i+1,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论,但也是一个最难落实的理论,首先i在那里?本身从0-1的过程就是非常的艰难,好在孩子的培养上,他对万物最原始的兴趣、好奇心在那里,所以这个过程还不算最难。关键要选择一个什么方向0-1?

先生说:反正我觉得陪着艾蒿一起学习,他学什么我学什么,和他同行。可当我问道吗,那你们要选择在那条路上同行呢?先生也哑口了,是啊,现代的社会给予的选择太多了,要选择在哪里让孩子快乐的筑建属于自己的高楼?

其次是这个1,作为平庸的父母,如何能有源源不断,提供适合孩子搭建的砖块1。

就拿0-3岁的游戏来说,自己玩行吗?不行,因为自身知识体系的限制,没办法提供多样且适龄的游戏促进孩子成长,错误的陪着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孩子思维的懒惰和固化。早教行吗?现在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必选项,但依然不能完全行,因为不论设计再合理的早教课程,都要满足新加入孩子的能力需求,长此以往的差距只会让课程越来越落后于孩子的发展需求。

现在的这一切都是分等,都是在隐形的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宝贝,爸爸陪着你学习,妈妈努力牵引你成长,小姨给你一世的陪伴,奶奶赐予你稳定和坚持,爷爷让你体验最纯真的爱,我们一起加油。

————

艾蒿妈妈成长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