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六讲
(讲义引用:子樵校长)
*绝句创作过程中意象的再现的问题
*绝句创作---渔洋绝句12法之四
一、绝句创作过程中意象的再现的问题
1、意象的界说
在第二讲中我们已经做了简要地交待。所谓【象】就是物,【意象】是作者情感意识与外界的物象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然后通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传递,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一般,领略其中的美。
2、绝句创作过程中组织意象常用的的几种手法
(1)多利用动态的动作做为意象,少点静态的陈述。
如王维和杜甫的
《古绝•少年行》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古绝•少年行》
杜甫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两首绝句,所写的人物性格身份都很相似,就技巧方面说,都是一流的作品,我们比较如下:
【相同点】
①系马高楼垂柳边相同于临街下马坐人床。
②白面郎相当于游侠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类似指点银瓶索酒尝。
【区别】
王维的少年很抽象,而杜甫的少年郎就具体,白面郎,有色泽有形象,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其次是相逢意气为君饮是叙述式的,而意气却是很抽象,怎么意气为君饮呢?不能在读者面前形成一个恣情纵饮的真实场面。
而杜甫的少年行则不同,他让这个少年自己表演,临街下马坐人床,把马直接骑到人家阶前,一句话也不说,就坐在马扎上。这个少年手一指,高声喊道:哥们,上酒。这样写,是不是把一个活生生的豪爽少年鲜活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所以整首诗少年郎是动态的表演。
人物的表情动作可以用动态写,那景物的状态能不能用动态去写?我们看下面两句。
薄云岳际出初月波中上(何逊)
薄云岳际宿初月浪中翻(杜甫)
何逊的这两句只是一幅图画,何逊诗只写实景,月上波中仍是幽静的。而杜甫则轻轻一改,从模拟景物的情态入手,月翻浪中,以动态描摹。我们眼前马上就呈现出一幅波光粼粼,忽明忽暗,月影摇曳,忽散忽合的电影画面出现。所以前人仇兆鳌评价说“何诗尚在实处摹景,此(杜甫)用前人成句,只换转一二字间,便觉点景欲飞。
还有,杜诗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罗隐取杜诗之意,改写为“不思曾腐草,便拟倚孤光”
大家读读,这感觉上罗诗是不是不如杜诗。
原因有三:
1)杜诗以腐草中的萤火与天上的太阳并写,形成强烈的对比;
2)是作者胸怀相差悬殊,口气也自然大小不同;
3)则是今天的重点,这“孤光”总不如“太阳”具体,“倚”字不如“飞”字活动,“便拟”也不如“敢近”更具动态。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结论】写作时诗句要精简生动,静态的叙述要尽量少,不要用分析或说明的文字去表现人物事态,与其直接叙述人物事态,不如让他自己表演给我们,因为人物自己的动态表演能构成生活的场景、生气盎然,这样作品的意象更清晰。
(2)多用比的创作手法,少点抽象理论陈述。
比如:
梅尧臣的《赠杜挺之》中的名句“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
再如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两句都是说平淡的诗境,梅尧臣是说平淡的诗境难以到达,但他以说理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眼前,大家看看“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是不是在说理,他只是告诉读者一种什么什么的道理,所以我们读起来就感觉很模糊,也难理解,到底平淡的诗境是啥,我们读不出,更体会不出。
而咱们的大诗人李白咋说的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他就用了【比】的创作手法,用出水的莲花来比喻诗境,我们一读就懂,平淡的诗境就像出水的芙蓉,清新可爱,不加雕饰,出俗独立。用很具体的意象代替了抽象的理论。生动的交代清楚了平淡的诗境。
这两首诗,一个宋人做,一个唐人做,两诗所写内容是类似的,但宋诗喜用理论,唐诗虽也含理论在里面,却常以一副图画来表明意兴之所在。因而评家严羽说“宋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结论】比的手法应用,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生动的意象。
(3)利用通感的手法,使意象鲜明逼真
通感的概念,我们在学律诗时已经讲过在绝句第一讲中又带领大家复习过了哈,这里不再赘言。用具体的例子分析。
《七绝•即事》
陆游
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
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酲。 筇qiong
第一句写榴花照眼,是视觉。
第二句青梅堕地是听觉。
三四句站立桥头风吹酒醒,是触觉。
我们还可以深入的分析,梅子的青和榴花的红,是视觉,柳桥野岸水佩风裳,也可以理解为眼中看到的,青梅、酒酲还可诉之味觉,因为梅子熟到落地,肯定带香味,另外喝酒的人都知道酒醒时那就味大的很。风声和落梅一样,我们可以听的到,这首诗,是不是像全身长着耳朵眼睛,充满了感觉。
(4)在合句上集中精力抓细小的景物。
给一个特写,让这个细小的意象变成突出的意象。
如:
《七绝•寄碧岩道光法师》
王安石
万事悠悠心自知,强颜于世转参差。
移床独向秋风里,卧看蜘蛛结网丝。
注意合句,将镜头落在床角上,集中描写丝网上的蜘蛛,抓住这个特写,给予细致突出描写,让这个特写的小镜头,载满着情绪,形成一个突出的意象。
【结论】在合句上把自己无限的情感,集中托付在某一个细小的景物上,给予极大
(5)抓住物象的特征,利用夸张的手法,给读者以以外明确的印象。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对他不陌生。下面我以具体的绝句分析如何利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物象特点。
《五绝•城上吟》
唐子兰
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
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
城外的古冢新坟,比草还密,侵占到官道上了,整个城外已经没有一丝闲地,而城中又迅速的老去一批人,这就是极大的夸张范例。使人对于生命的短暂,死亡的流行,有了何等深刻的感知?
(6)利用对比的手法衬托意象悬殊比例,这可使意象倍加鲜明。
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舟和万重山的对比。
再如:“万山如墨一灯红” 万与一 、墨跟红,这两个例子是句内的对比。
再看: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其中半死生与犹歌舞之间的对比。
二、绝句创作——渔洋绝句12法之四
1)要点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忆、记等词。
2)创作步骤
【起】点明时间。
【承】在第一句的基础上,交代清事情。
【转】用忆、记等转接,将时间拉回到过去某一地点。
【合】抱紧第三句,交代清忆、记的事情。
3)第三句用字
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
例诗:
连山喷雪浪嵯峨,片片乘流竹箭过。
忆昨伤春三月暮,江东门外柳枝多。
——大风渡江三首之三
嵯 cuo
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忆向灞陵三月见,飞花如雪飐轻丝。
——杨枝紫云曲之一
踠 wan 飐zhan
白沙江头春日时,江花江草望参差。
行人记得曾游地,长板桥南旧酒旗。
——真州绝句五首之二
郁冈山下雨潇潇,山店寒更断丽谯。
遥忆青溪杨柳岸,一篙新绿涨江潮。
——雨宿山家二首(之一)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卢师山
水轩面面似船窗,沙燕鵁鶄尽作双。
忽忆梦回闻柁鼓,一枝柔橹破烟江。
——裂帛湖杂咏六首之三
鵁鶄 jiaojing 柁tuo
今天课就到这里。
之瑶组22——程程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六讲作业
采用渔洋第四法作诗一首,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忆、记等词。要求一先韵,首句入韵。
作业格式
学号网名+小渔村绝研一期第()讲作业
七绝 标题
文/网名
#######,#######。
#######,#######。
七绝.寂寞中秋节
文/春风十里不如你
独观玉镜挂遥天,满目珍馐味索然。
忆向儿时庭树下,三分月饼话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