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有这种“伪装”吗?

色拉寺辨经

西藏有个很著名的寺院,叫“色拉寺”。虽然它没有大昭寺那么多的普众信徒,却是僧侣们进修的最高学府。其中,尤以“辨经”最为出名,而“辨经”最主要的方式则是通过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提问”来进行的。

通过提问,僧侣们对经文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深入思考,以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正如我们今天的“行动学习”一般。

而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赋教于问”,也正是将教学完全建立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他倡导反思和批判性思考,苏格拉底的学生通过自己解释事实和现象,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谈话的话题获得深刻的理解。

世间万物,很多东西似乎都是相通的。


自从开始做行动学习教练 (Action Learning Coach) 后,我频繁的和一件事情打交道,那就是——“提问”。

毫不夸张的讲,这几个月来涉及到的“提问”几乎比我之前从业十几年“提问”的总和还要多。

这其中,不乏有开放式的提问、封闭式的提问、简洁的提问和繁冗的提问。

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种带有“伪装”的提问,它频繁的出现在很多次的行动学习中。

所谓“伪装”,其实就是有些提问者习惯将自己的告知(Statement)穿上一个“提问”的外衣抛向对方。表面上看似是在探寻(Inquiry),实际上则是将自己的答案或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嵌入在提问当中了。

这样的方式,是不是让你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某某某的身影?亦或者你自己也常常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向对方发问?

往往当被提问者遇到这样的”伪装“后,第一反应就是反感和排斥,因为谁都不傻。那一瞬间,抵触情绪会“噌”的一下子从被提问者心底冒出来。即使表面不说,表情和语气也可以看出很多端倪了。

这样一来,本希望通过“提问”探究更多的可能性,促进更多的反思,结果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双方的对立和不满,反而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伪装”的提问

“行动学习之父“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强调行动学习团队不能由”专家“构成,他要求团队成员勇于暴露自己的”无知“,提出”愚蠢“的问题,分享面对问题不同的见解。

所以,当你习惯带着”先入为主“的个人判断或者经验来提出”伪装“的问题时,不但局限了自己的思路,还将你与对方的对话之路很快就阻断了。

正如国际行动学习协会(WIAL)联合创始人迈克尔·马奎特(Michael Marquardt) 所说,建立在平等对话、坦率好奇和承认自身认知有限基础上的提问,可以引发深度反思和新的思维方式,还有助于挑战固有假设,并对形成解决方案有所启发。

那么,从现在开始,不妨尝试把“伪装”的外衣脱掉,真正的去探寻无限的可能性,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 In Learning, In Running - 学,以至千里

跑跑博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身上有这种“伪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