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造平台的意识 创学校之品牌

图片发自App


今天下午召开“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省教改项目推进会”,老师们各抒己见,但是针对性不强,真正操作起来的难度较大。

我认为要做好这件事,首先要有打造平台的意识。

想想“滴滴打车”、“携程网”、“淘宝”、“京东”、“饿了吗”、“美团网”,甚至于商业银行的“车贷房贷”等等,它们本身并没有商品,可是它们的生意却做得比谁都大。为什么?因为它们打造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有千百万家的小个体加入,平台为这千百万家小个体提供服务,为这些小个体设计规则,制度。这些小个体依附于这个大平台上进行商业运作,互惠互利。在这种模式的操作下,双“11”由十年前的打折促销变成了今天“商业奥林匹克”盛会。今年仅双“11”一天的成交额就达二千一百多亿。由此可见,一个平台一但走上轨道,力量有多么的可怕。

作为龙头校,既然承接了省教改项目,那么,我们的目光不应仅仅停留自己本校,而应放眼全市甚至全省,唯有如此才可能做大做强。

为此,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思路,学学“淘宝”模式,以打造平台着手。

比如我们可以先就各年的课题,寻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分阶段向全市各校进行稿件征集评选,我们请相应的专家,比如泉州电视台第四套的有关工作人员帮我们评选把关,入围作品我们发给相应证书,声明组委会有权对征集的作品另作它用。我们把入围作品进行修改整合,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教材体系了。

我们要设计相应的文化节,每年一个主题,当然,主题要紧扣教改实验项目,每年定期展开,并尽可能推广到全市,让各校都来参加,而后利用电视台,微信群等媒体进行推广,相信连续几届之后,这一课改项目必将深入人心,待时机成熟再找机会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我们还要秉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可以找准几项闽南味较浓的项目,比如南音、手掌戏等,聘请相应的专业老师到校开设兴趣班,而且要持续下去。

在形成每个年段的教材体系之后,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进行活动的展开,以便体现教改项目的全面性。

总之,要想教改项目不流于形式,就要把眼光放长放远,寻找多方的支持,尽可能大张旗鼓地宣传,收集,而我们学校要做的更多的是组织者与整合者。就像阿里巴巴一样,做一个平台,让大家来一起当舞者。组织的是我们,受益的是大家,唯有如此才可能把项目做大做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打造平台的意识 创学校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