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手,究竟是传奇还是造神

昨天晚上熬夜看电视剧,是一个17年的电视了,叫《剃刀边缘》。忘了是什么机缘让我想起这部电视剧,谈不上多好,像那种连环画似的,一环搭着一环,让你看了这集还想看那集。

算是谍战片,大家都懂的,情节跌宕起伏,过程刺激又紧张,结局出乎人的意料,结果就是----我沦陷了。

昨晚有一个枪战情节让我记忆深刻,一群警察追着一个共产党游击队员满街巷的打,足足打了有四五分钟。看那距离不到十米远,一个在前,一群追击在后,到了巷子间的连接处,两三波人从不同的方向出现,劈里啪啦一通打,人员几乎无损,游击队员更是毫发无伤。

这让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电视剧嘛,肯定有大量的渲染、夸张处理。但是这些专业摸枪的人,距离如此近,场面又很混乱,真的就这么难吗?

近来那些传奇般的抗日神剧,主角一挑敌人几个排都不成问题,双匣枪从腰间一抽,左右开弓,响了几枪就会倒下几个敌人,真正的弹无虚发啊。更不必说有些神枪手还能做到完美预测距离、弹道,甚至能让子弹长眼睛,自己会拐弯。

现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究竟有没有神枪手,神枪手真就那么神吗?

枪械发展史

这是一个孩子没娘,说来话长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主角出现了,就是那个乌黑锃亮,让人既爱又恨、更觉可怕的枪。

公元1132年,我国南宋的军事家陈规发明了火枪。这个军事家不简单,他是科考进士,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本来靠着知识与才华就能拥有风光无限的前途,可惜生不逢时,南宋这个朝代,几乎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议和,时不时还陷害几个忠良,为后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典型爱国主义教材。

正是这种乱世,加上陈规大量地方任职的经历和钻研,又很有军事战术思想,他硬是研究出了火枪。

说是枪,不如说是一种管形火器,由长竹管做成,竹管当枪管,使用时把火药填装在竹管内,从管尾点火,燃烧的火焰能喷出几丈远,烧的敌人那叫一个有来无回。就跟某和平游戏里打僵尸的火焰喷射器差不多,基本上能达成“一夫当关,万夫成灰”的战果。

陈规在绍兴当官的时候,有一个叫李横的,聚集了一群散兵游勇在当地为非作歹,袭扰百姓,对抗县府。有一次李横带领手下的兵丁攻打德安城,陈规组建了一支60人组成的火枪队,2-3人一组操作一杆火枪,把李横的部队烧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这是火枪的开山之作,好家伙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慢慢的也被拿到对负辽人、金人的战场上使用,虽然南宋还是被消灭了,这都是后话。

到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管形火器传入欧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到15世纪初,西班牙人发明了火绳枪,又反过来被明朝模仿,发明了火铳,到后来的清朝也被广泛使用。在电视剧《延禧攻略》里,五阿哥永琪瘸了一条腿,就是被火铳打伤的。可见这种武器威力很大,但是由于制作简陋,工艺不精,往往会因操作失误而伤了自己。

1547年,法国人马汉对火绳枪做了改进,变火绳点火为燧石点火。扣动扳机时在弹簧的作用下,燧石重重的打在火门边上,利用冒出的火星引燃火药。这番改进大大的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射击精率。

由于操作方便而且成本较低,燧发枪被大量生产使用。到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部队都装备了燧发枪。直到1848年,足足装备了200多年。

19世纪,步入近代社会的欧洲,伴随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技术喷薄而出,内部冲突、对外掠夺战争接连不断,这就对枪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子弹是弹丸形状,扣动扳机时激发探条冲打,使弹丸嵌入膛线完成射击。这种枪的射程和精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德尔文被称为“现代步枪之父”。

1848年又出现了比德尔文步枪构造更加简化的米涅式步枪,德国普鲁士军械工冯·德雷泽发明的后膛迅速装弹的“击针枪”。

从后面装弹的击针枪具有前人无法想象的射程、准确性和发射速度,威力大增。此后,枪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871年的色丹战役,是人类军事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骑兵冲锋。俾斯麦所率普鲁士军队大量配备击针枪,法国骑兵冲锋陷阵,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强大火力,法国骑兵遭受了惨重的打击。这一战也基本确定了法国无可挽回的败局。德法两国在同年5月10日签订《佛兰克弗特》合约,割地赔款。

同样的1871年,普鲁士王国毛瑟两兄弟成功研发了第一支发射金属外壳子弹的机柄式步枪,经过改良,配备枪内可以装五发金属子弹的匣式弹仓,并且步枪口径最后缩小到792毫米。这种枪可靠性好,操作简单易上手,口径的缩小极大地提高了子弹初速度,不久很多国家就购买装备了毛瑟步枪。

枪这种武器,经过19世纪的摸索,20世纪中前期的广泛使用,已经发展出各式各样现代手枪、冲锋枪、机枪、狙击枪的雏形。

二战中装备的几款比较有名气的枪,比如:

美国制汤姆森冲锋枪、M1卡宾枪、M3冲锋枪、勃朗宁系列手枪和步枪。

苏联制莫辛纳甘步枪、波波沙冲锋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德国制毛瑟98k步枪、MP40冲锋枪、MG42机枪。

英国制李菲尔德步枪、布伦机枪。

这只是为人熟知或听过名字的几款,当然,作为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参战国那么多,还有很多不那么有名的各式枪,

比如我国的“汉阳造”。当时我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根本没有能力制造先进武器。在当时,中国就是连橡胶轮胎都制造不出来,更不用说枪械这种精密武器了。

但就是凭借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勇气,凭借中国工农各阶级阶层人民的顽强抵抗,不屈斗争,把日本军国主义拖在中国战场半死不活,后退无路,进攻不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中国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份担当与付出,值得世界的尊重!

二战结束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单兵突击作战的意义已经不大,于是自动步枪又迎来一波大发展、大创造,越来越极致,越来越无可挑剔。

1958年,美国首先开始实验发射556毫米雷明顿枪弹的小口径自动步枪AR15。它由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斯通纳设计,1963年定名M16步枪,大规模装备部队,开枪械小口径化的先河。

M16步枪重31千克,有效射程400米,弹头命中目标后能产生翻滚,在有效射程内的杀伤力极大。该枪后来有改进枪型M16AI和M16AZ,都大量装备美军队,并出售海外将近100个国家使用。

前苏联也于1974年定型了口径为545毫米的AK47自动步枪。AK47由苏联枪械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设计,被誉为“百枪之王”。

AK47结构简单,拆装容易,故障率低,经久耐用,正是因为这些原因,AK步枪系列成为了世界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步枪。据统计,全世界AK步枪系列总数有5000万之多,世界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冷战的原因,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武器装备更不例外。

关于枪械这一块,尤其是自动步枪,如果真要说起来,是下图这样似的

还是这样的

所以就简单说说吧,中国步枪发展60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型号丰富的步枪序列,从53式、56式、63式到现在部队广泛装备的95式,以及95式枪族一部分的QBZ(“枪-步-自动”的类别代码)系列,代表了我国目前枪械制造设计的水平,在世界枪林毫不逊色,稳占一席之地。

神枪手

介绍了这么多关于枪械的事情,脖子都快拧断了,但是还没完,我们故事的另一个主角“神枪手”还没出现呢。

铁道游击队中有一句歌词,形象的描述了作为神枪手的特质:“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简单来说,神枪手要做到弹无虚发,一提起他们的名号来就会让敌人吓破胆。

中国第一个神枪手是个女将军,神枪手这一称呼也来源于她。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转战各地时,大首领洪秀全认识了广西玉林客家姑娘杨宣娇,洪秀全认她做妹妹,杨宣娇成了洪宣娇。

洪宣娇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武功高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带着客家女兵赤脚上阵,是为赫赫有名的“大脚女兵”。

她打枪的技术也是出神入化。在《洪秀全演义》第二十四回有这样的描述:“二来见萧王妃击死李守义,已呼她神枪手女将军。”既然是演义,给你突出表现的就是一个传奇性,三言两语就给交代清楚枪法的精准,简直不要太妙。

自此,神枪手在中国就成为这些用枪射击非常准确的人的代名词。什么双枪李向阳啦,什么狙击猎杀者啦,什么穿杨射柳百发百中啦......

神枪手给人一种神秘感,他们总是静静的等待,瞄准、射击,一气呵成。

神枪手也是沉着冷静的诠释者,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手,但只要出手,敌人绝对还处于懵逼状态。

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人物存在,他们绝对是敌人口中的焦点,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神枪手,他叫魏来国,1942年,他18岁就参加了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一级人民英雄,曾任29集团军副军长。

魏来国小时候家中贫困,父亲患有哮喘病干不了什么重农活,他整天破布烂衫,拾草搂柴,给地主当过长工,学过泥瓦匠。等年纪大一些,他参加了当地的青年抗日先锋队。

因为家里有两个参加八路的叔叔,当地的日伪军队长经常殴打、恐吓魏来国的祖父母。

后来,苦大仇深的魏来国怀着阶级仇民族恨参加了八路军,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刚加入八路军时,部队只分给他两颗子弹,他格外小心,生怕弄丢了。但子弹很快就被他打光了,柳子场战斗,魏来国发现一个敌人在他四、五十米远的地方,他紧追不舍,连打两枪结果都没中,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跑掉了 。

他意识到,有枪有子弹,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不行的,他发誓要苦练射击本领。

1946年6月,国民党54军向山东即墨进犯,魏来国所在部队奉命守卫东兰戈庄阵地。面对美式装备的国民党两个团和隆隆的炮火轰击,魏来国布置全排防守,自己用一支三八大盖向敌人射击,一枪一个,一直撂倒四十多个!

全排士气大振,他旁边的战士潘云亭从地上抓起一把石子儿,魏来国放倒一个,他就在地上摆一颗......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全排击退了敌人的五次进攻。魏来国一共打出120发子弹,歼敌110!

这样的战绩让不少人都夸赞他,说他天生就有一双锐利如鹰的眼睛,能锁住敌人。

魏来国听了总是摇摇头摆摆手,“哪有什么天生的本领,战场不是靶场,再好的技术也得靠勇敢才能发挥。光有勇气不行,还要有沉着冷静的静气。”有些人平常训练时打枪很精准,一到战场真刀实枪的干了就打不死敌人,就是因为这些人瞄准时心不静气不沉。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投入80个旅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魏来国所在的八团奉命坚守蒙阳县西南的白马关,在这场坚守作战中,魏来国用132发子弹毙敌92人,又是一次惊人的记录。

连毛泽东都赞扬他道:“一个人就消灭敌人一个连,了不起,了不起啊!”

两次战斗,魏来国用252发子弹,打死202个敌人。别人都夸赞他的战绩,记着他的杀敌数,只有魏来国知道这背后是静下心来刻苦的训练,不停的琢磨怎么才能打好。

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匮乏。以当时的生产力,中国平均每个月的子弹生产量只有1000万发,这根本就是不够用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子弹消耗量达到了7.2亿发左右,平均下来,一个月子弹消耗量在4000万发左右,子弹的消耗量很是惊人,而生产的子弹远远不够使用。

自1939年开始,子弹供应捉襟见肘,全国500万的军队人数,平均分配的子弹数量是一个月2枚!

抗战时期,中国士兵前前后后加起来有1800万左右,而消耗子弹数量大约为17.6亿发,平均下来,一个人也只有100发左右。

这样的条件下,战士们不苦练射击本领怎么能和敌人战斗呢?要知道日本单兵携弹量可是120发!

我们的战士没有条件,实弹练枪是不可能的,他们就勤学苦练,整天端着空枪练习举枪动作;瞄准远近不同物体,不停扣动扳机来寻找感觉;用破布床单制成两个沙袋挂在手臂上练习臂力;在战场上克服困难用命顶,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打仗的时候不怕牺牲,沉着冷静。

让人感动的传奇

这个世界上,没有简简单单就能成为传奇的人,也没有像网上介绍时说的那样轻松:某某人有多么多么传奇的一生,有多么耀眼的成就。

我们不知道他们伟大的背后,是怎样的毅力和决心,是怎样的付出和努力。

就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他本来是受西班牙国王派遣,要去东方寻找巨大财富,阴差阳错去了美洲----那片富饶,等待发掘的新大陆。这一去,让欧洲都风光几个世纪了。当然其中有一些运气成分,但是你没看到的是大部分海员都因为坏血病的折磨而死去,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死亡的原因。

所谓的神枪手,不过是刻苦训练而来。不是天生就有鹰眼一般锐利的眼睛,不是天生就耐力非凡,沉着冷静,不是天生就有非常人般不俗的感知力,人枪合一。

一众影视节目的“传奇”内容很容易就被我们质疑,进而拆穿,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不是欺负我们没文化吗?拜托,再没文化的人也不能没有常识啊。你家子弹会拐弯,你家裤裆敢藏雷,还是你家包子会自爆?

神枪手,你摊开了说,往实际了说,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们的传奇,不必另造。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枪手,究竟是传奇还是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