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于手机玩心重,家长应该怎么做?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孩子坐在沙发上,用手机游戏低头,弓着背张开眼睛,集中注意力,比做作业更认真!叫他也不理你,当你当面拐弯抹角,他还在发脾气。

孩子读书的时候我没见过他这么有竞争力。

喜欢玩手机游戏,真的是件很麻烦的事。浪费时间会影响年级,使孩子失去阅读和学习的兴趣。怎么办?我去参加了一个家长会议,讨论了如何控制孩子们玩他们的手机。

在亲子教养上,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面临这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爱玩手机,一拿起就不肯放下。到底他们为何会沉迷,有何吸引之处?

通常家长都会认为这是孩子缺乏自制力,可能会流于太表面而把问题简单化。

从事青少年工作二十年突破机构人际事工总监伍泳光,致力家庭辅导及几张教育,而在很多的家长讲座上,他跟同事均发现,最多家长查询的问题都是跟手机有关。但是,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哈子沉迷游戏往往跟贪玩有关,事实并非如此。并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个案,指出沉迷打游戏的孩子并非一定成绩差,背后还有别的原因。

认清背后的原因 五步帮助孩子摆脱游戏瘾

第一步:了解孩子

伍泳光认为,家长要解决孩子机不离手的第一步,先要学会了解孩子。个案中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经家长了解后,发现原来孩子小学时读书很有成功感,花费不到七成力气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上初中后,学校是一条龙名校,有不少成绩卓越的外来生,相较之下,孩子自觉被比下去,继而产生了自卑感。

当孩子有机会接触到电动游戏,发现只要联系肯去打就会有好排名,从而开始沉迷。当父母慢慢引导后,才开始明白儿子对自己是有 要求的,但同时自负,才会出现异常行径,以玩游戏来寻找成功感。

家长若不跟孩子沟通,是无法了解其内心世界,找出各种因有。所以第一步父母应当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缺乏什么?又或者需要什么?这样亲子间才更容易讨论之后的问题,而不是强硬的拿走他们的手机。

第二步:情感沟通

当了解孩子沉迷打游戏的原因后,家长就要跟孩子进入情感沟通。伍泳光指,这步骤不纯粹是表面的聊天,像订立时间表,玩到何时要收机,或可以玩多久等等。而是需要在情感上哪做沟通,家长要具备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想法,并让他知道父母是明白自己的

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明白你学习很辛苦,很想放松一下,我明白你在某些学科上有挫败感,希望通过玩游戏得到满足感,等,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了解自己,通过这样,亲子间建立沟通,才会有基础跟孩子订立协议。

第三步:订立协议

有稳固的沟通关系后,才能订立较具体的协议。不要跟孩子说玩多了一会就不要再玩,因为他们不懂一会儿的定义是什么,可以是15分钟,亦可以是1小时。订立的协议要具体,并表明做不到的话,会有何后果,后果亦要清楚和具体。

第四步:执行协议

订立协议后自然需要执行,很多孩子答应后却做不到,此时家长要表现的柔和而坚定。坚定是指,父母不要给子女的情绪吓怕,或轻易迁就他们,因为大家订了协议就要坚守,要重复给孩子说明,在这方面,家长的心要保持坚定。

但坚定不代表对孩子发恶,这样反而有可能会带来发效果,家长要经常保持冷静,以及表现出有同理心,明白孩子当下的感受,一直不会因不让他们玩,而引发他们的情绪进一步高涨。 同时,处理子女机不离手的问题,父母 也要以身作则。

第五步:要求自律

处理孩子机不离手的问题,是最终希望他们学会自律。 孩子的成长,初期需要他律,要有校规、家规,但人一生总不能只靠别人再胖提点应该怎样做,而是终有一天要懂得自我管理。这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在处理这问题是,往往出现两极化。有些父母会在子女小学一毕业,就立刻跟他们说,从今天起,半不理你了; 这类父母容易一刀切,觉得孩子一道十三马上变成大人,但这是错的,这怎么可能?而另一类则觉得还是要管,一有不妥就告诉孩子营怎样做,但这样又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烦,为何不让他们去尝试?是不是不信任他们?

因为有着两极化,所以让孩子自律需要过度,伍泳光建议父母,在过程中应当多给予鼓励。儿子以前玩一小时电动,但这次只玩45分钟,虽然只是少了15分钟,父母也该赞赏,可以称赞他说,妈妈看到你玩手机的时间比之前短了15分钟,你做的真棒,具体的称赞孩子做对了什么事,也可增强给他们的信心以达到自律。

提醒各位家长

要处理孩子机不离手的问题,家长绝不能缺席。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父母是否爱孩子,孩子是感受得到。。但我们大人经常会以为孩子只追求自由,不想父母管太多;其实这是假象。当然,管教不是对孩子唠叨,而是需要知道孩子的期望和内心的需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沉迷于手机玩心重,家长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