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沉默的大多数》的思考(八)

王小波

       家庭也好,海船也罢,对个人来说,是太小的囚笼,对人类来说,是太小的噩梦。更大的噩梦是社会,更准确地说,是人文生存环境。假如一个社会长时间不进步,生活不发展,也没有什么新思想出现,对知识分子来说,就是一种噩梦。这种噩梦会在文学上表现出来。这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这是因为,中国人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在生活中感到烦躁时,就带有最深刻的虚无感。

思考:我们的虚无感无以伦比。自由的灵魂,要撞碎幽闭的囚笼。

       所谓幽闭类型的小说,有这么个特征:那就是把囚笼和噩梦当作一切来写。或者当媳妇,被人烦;或者当婆婆,去烦人;或者自怨自艾;或者顾影自怜;总之,是在不幸之中品来品去。这种想法我很难同意。我原是学理科的,学理科的不承认有牢不可破的囚笼,更不信有摆不脱的噩梦,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由此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要努力去做事,拼命地想问题,这才是自己的救星。

       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

           ——《关于幽闭型小说》

       海明威在《钟为谁鸣》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从Internet说起》

       作品培养了观众的口味,观众的口味再来影响作者,像这样颠过来。倒过去,肯定是很没劲。

       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读者才会要求,请凭着你的本心,写出真正好的东西来。他就为这些读者而写。

思考:不要轻视市场,不要小瞧读者;不要太看重市场,也不要太高看读者。看起来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论调,但它一点也不矛盾,搞清楚你的周围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明白自己是否应以他们为坐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沉默的大多数》的思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