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曾国蕃》

一、 读书摘要

  曾国藩,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通过坚持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孝的境界,这个过程对我们普通人的成长非常富有启发意义。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曾国藩的故事出发,更深的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会史,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金句/语录

1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2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3 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

4 藏拙示仁/藏拙示孝

5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

6 好汉打破牙和血吞。

7 竖起骨头,竭力撑持。

8 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

9 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

10 致人而不致于人。

11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12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才是真正受用。

13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4 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

1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三、思考

昨日读完本书,迟迟不敢写书评。因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位“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大人物,思考了一天,我想结合曾国藩的故事,谈谈如何面对各种挫折,以及如何加强自我管理更加从容的面对生活与人生。


1️️曾国藩如何面对七次科举之痛?️️️️


曾国藩第六次不仅落榜,还被学台“悬牌批责”,这次对曾公刺激极大,他坐在书房里反思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要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第一是确实天分不足,其次是父亲教学方法的问题。同时他发现自己的主要问题是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注重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接下来曾公知道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曾公逆商感人,善于反思,能抓住主要矛盾,集中进行突破,终于在第七次成功上榜。看到这里,我不仅反思自己学习葡语,断断续续学了很久,却始终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既有外部原因,但是内因是最重要的。和曾公一样,我天资不是很好,只能勤奋来凑。其次,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资料选择不准,主要矛盾抓的不准。所以在积极和优秀的朋友沟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喜好与特长,重新选择了新的教材,并采用每天听力+朗读+录音+自我纠正+测验的方法来学习,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进步迅速。与此同时,这又极大的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2 曾国藩如何面对长沙之辱?


  长沙之辱是曾国藩出生以来第一次遭遇真正的挫折。进秀才的艰难,画稿遭人嘲笑的尴尬,比起这次挫折起来,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堂堂“副部级”官员,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还没处讲理。这种难看在整个大清朝的历史上也不多见。我们可以想象曾国藩如何心血上冲,夜不能寐。

  曾国藩第一反应是向皇上控告,但是细想一下,这种方法行不通。他能扳倒湖南全省官员吗?如果做不到,那么以后岂不是更寸步难行? 经过几夜不眠的反思,曾国藩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不争一日之短长,日后打几个胜仗自分高下。

  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与人冲突的时候,不要一时冲动与人争执输赢,把委屈再往肚子里塞一塞,冷静下来再思考如何应对,化解矛盾。万事以和为贵,伸手不打笑脸人,一个成熟的人控制了情绪,也就控制了人生。


3. 如何面对自卑与焦虑、郁闷与艰难?


  曾国藩以前非常自卑,科举的成功让他找到了自信。但是来到北京翰林院,结交了许多气质风度完全不同的人,和他们相比,曾国藩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严重的缺陷。一口难懂的湘乡土话,长得土头土脑,穿得土里土气,而且因为是应试教育,他确实没有读过多少书。这种存在与起跑线上的差距注定给他的心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何洗刷自身的鄙俗之气,曾国藩开始焦虑。

  他总结自己的缺点;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为人傲慢,修养不好;“虚伪”不懂装懂,好色(喜欢看美女)。

  a) 为了改变自己,曾国藩开始如饥似渴的读书,认真研究理学经典。并且通过读书与交友,曾国藩的视野和见识与以前大不相同。三十岁这一年,在曾国藩的生命史上,非常重要。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b) 脱胎换骨的开始就是写日记,这是入圣之基。虽然写日记也有过不能坚持,记流水账等毛病,定下的计划不能坚持,但是在唐鉴的帮助下,曾国藩学会了如何去写日记。记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打破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此外,曾国藩还将日记分享给朋友看,因为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通过他人的监督,曾国藩不断的完善自己,并将这样的好习惯坚持了一生。

c) 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通过不断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克服了自卑焦虑,郁闷与艰难的情绪,书中汲取的知识成为他进阶道路上的指明灯。


4 曾国藩如何面对九江大败?


  九江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之交,是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战略位置非常关键。曾公在屡次大胜之后,不免洋洋得意,以为胜卷在握。殊不知湘军虽然节节胜利,由于长驱直进,其实兵力已疲。太平军利用湘军水师急于求战的心理,用小船袭扰的方式,把湘军惹得火起。并将120多条船死死的封锁在湖内,造成百余“轻捷之船”,两千“精健之卒”陷于鄱阳湖内,这样战争的主动权随之转移到太平军的手中。在突袭中,曾国藩的坐船也被俘获,想想自己花费数年心血惨淡经营起来的水师竟然遭如此下场,羞愤难当,在太平军逼近的关键时刻投水自杀,幸被获救。

  与此同时,胡林翼临危受命湖北巡抚,需要尽快拿下武汉,才能在武汉立足。因此胡林翼向曾国藩求援兵,要求湘军最好的战将罗泽南出征。此时的曾国藩正泥冰九江城下,进退不得。不放罗泽南,武汉一时难以拿下来;放走罗泽南,曾国藩自身安危难保。

  在一番犹豫之后,曾国藩以天下大局为重,自己安危次之,同意派出罗泽南,并从塔齐布军中抽调人员,以增强实力。由此可见,曾国藩在关键时刻之顾全大局的胸怀实为普通人之所不及。

  在现实生活中能有几人置自身安危而不顾,以家庭、公司、社会责任为重,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5 如何面对咸丰七年危机?


曾国藩痛苦万分之时,却接到父亲去世的讣告。这个噩耗倒成了摆脱困境的天赐良机。但是当假期将满,他不想再过客位虚悬的日子,遂奏请在家守三年之制。但是咸丰皇帝当然不会批准,催促他立刻回到军中。曾国藩将压抑已久的愁苦愤慨都说了出来,希望皇帝体谅他的苦衷,授予职权。但是逞妇人之智的咸丰皇帝和曾国藩较上了劲。批准他在家守制三年,实际上解除了曾国藩的兵权。本来曾国藩是以退为进,没想到先帝竟然顺水推舟,将曾国藩一棒打昏,苦战数年就得到如此结果。

  在极端痛苦中,他开始阅读老庄著作。几千年前的圣人之言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启示,让他恍然间到了另一片天地。曾国藩慢慢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说话太冲,办事太直,锋芒毕露。于是,曾公积极致信给各位好友,请求大家给他多提意见,帮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曾国藩认识到“大柔非柔,大刚非刚”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结合曾公的故事,我想想自己有点感同身受。经受挫折的时候我也有不好的想法,但是没有付诸行动。但是那种心中插了两把刀,动一动就痛彻心扉的感觉确实难以忘怀。你会彻底的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后来我也是开始读书,在书中疗愈了自己,完善自己。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优越感,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做事应该平心静气,更多的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的立场想问题;更多的赞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接人待物更诚更敬。曾国藩家居的两年,让他脱胎换骨;我的两年也同样让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更加自信,阳光,不惧未来。


四、启发与收获


合上书本,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曾国藩严格的自我管理。从30岁开始,每天坚持早起读书,坚持写日记反思。这对他今后的自我完善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头想想,其实我一直有早起的好习惯,但是没有特定的去总结过。从五月开始,我要求自己每天六点起床,30天风雨无阻。后来我的生物钟竟然调到了五点起床,甚至更早。我也强迫自己每晚必须保持六个小时的睡眠,醒来之后可以听听书,或者马上看书,让自己静心看书是一段非常好的时光,开启美好的一天。五点早起,每天上班前可以争取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时间的复利惊人。此外,每晚反思复盘,当天的言行是否有不当之处,如若有不对的地方,积极向人解释道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曾国藩不计前嫌,宽容待人。对于沈葆桢、左宗棠的刁难,忘恩负义,落井下石,淡然处之,在他们需要之时却放下恩怨,助一臂之力。这就是有胸怀与格局的境界。

️最后,曾国藩不遗余力的培养人才,尤其以对李鸿章的培养为例。因为曾国藩认为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砺而出”天生天才极少,中等以下人才都可通过培养教育造就出来。在曾国藩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李鸿章从一个爱睡懒觉的年轻人逐渐变得“每日起居饮食均有常度”精心训导,尽力雕琢,造就了一代历史人物。千里马需要伯乐的指点,但是个人的努力与勤奋也要达到伯乐能指点的基准线。其次,要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许不经意的分享以及指导会给他(她)带来人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是读书分享意义的所在。

  读完一遍曾国藩还不够,还有很多很多想要分享的东西。如果你有幸阅读到这篇书评,我强烈建议你阅读曾国藩。因为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作为一名湖南人,我为有这样的历史人物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勉励自己一生积极向曾国藩学习,将湖湘文化,中国精神发扬光大,做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后浪!

转载请先沟通,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曾国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