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脏小明的读书笔记

万维钢老师在他的精英日课4 ·「排序不等式」中描述道:

“效率”和“公平”本质上是矛盾的。

排序不等式描述的是,若存在


两组有序的数组

则有


这两组数据的组合关系有如上

通俗说就是:大数乘大数加上小数乘小数,大于大数乘消暑加上小数乘大数。

而上面前者代表着最有优势的人拥有最好的资源,从而以达到最大的效率;后者代表最弱的人拥有最好的资源以达到结果的公平。基于此,从而得出“效率”和“公平”本质上是互相矛盾的

薛兆丰老师在他的经济学讲义上面描述说:

效率就是最大的公平。

以他举的「马粪争夺案」为例:

      这个案子发生在美国,1869年4月6号,案中原告请了两个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晚上6点钟开始干活,干到晚上8点,两个小时。这两个帮工,在马路上堆了18堆的马粪。马粪可是宝贝,堆起来以后,马粪太多拿不动,两个帮工就回去拿车去了。这18堆马粪也没做任何标志。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18堆马粪,就问巡逻的人这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让别人把这马粪给搬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这马粪是谁的,也没有让别人搬走。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马粪没有主人也没有标志,就把马粪搬回自己家里,撒到自己的田里去了。到了中午,昨天的那两个帮工带着车过来。看见马粪没有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拿走了。

      双方发生争执,最后闹到法庭上。

从公平的观念出发,薛兆丰老师认为这18堆马粪应该判为原告所有,理由是他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设想一下,这世界有两个村子发生同样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在第一个村子里,把马粪判给了原告,也就是堆积马粪的人。第二个村子把马粪判给那个看见马粪,就把马粪拿走的人。这两个村子,过50年、100年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可以设想,在第一个村子里面,由于把马粪判给了创造财富的人,那么生长在这个村子里的人,就会有一个预想,凡是聚积了人类劳动的财富,你就不能随便拿走它,你就要设想它是有主人的,要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到好东西就拿走。那在这个村子里,人们保护财富所需要的努力就不用很大,就不会抵消财富本身的价值。只有这样,人们才会积极地去创造财富、积累财富。这个村子里的人就能活下来,而且会活得越来越好。

       另一个村子,你只要看见别人的东西没人看管,就可以把它拿走。这时候,在那个村子里面,人们花在保护财富上的努力就很大,大到足以抵消那财富的价值。那么在这个村子里,大家就没有积极性去创造和积累财富。或者说他积累的财富也会被他们保护财富的努力所抵消掉。50年、100年后,一个村子能够繁荣,另外一个村子可能就消失了。

他认为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只有基于效率的考量来定义公平,那样子得到的公平才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才会有意义。

按照薛兆丰老师的观点、排序不等式的「最大*最大+最小*最小」代表着效率最大化,因此它是公平的,因为公平背后的考量是效率最大化;

所以「最大*最小+最小*最大」是不公平的,因为它降低了效率。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我想,

万维钢老师的观点是着眼于「 · 」内的个体的,万维钢老师说的公平可能用平等来描述会更准确些,即使得「 · 」内的每一个积(每个乘法运算得到结果)的值都尽量相等,或者说差距不要太大。

而薛兆丰老师的观点是着眼于「 · 」内的整体的,而公正是作为衡量分歧、判断好坏的标尺,因此公正有必要使得「 · 」内的值最大化,即公正肩负着指引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责任。

那么根据薛兆丰老师的观点、所有好的东西都给到好的人,这就会使得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贫穷的人越来越贫穷(有点马太效应的意思);但是其实不会,贫穷的人不会越来越贫穷,贫穷的人也会越来越有钱,只是他们有钱的速度比不上有钱人有钱的速度而已,只不过他们只是相对于越来越有钱的人越来越贫穷而已,本质上来说,他们的生活依然在改善,依然在越来越好。

另外,薛兆丰老师的观点让我联想到了「商业」,而万维钢老师的则让我对应到了「慈善」。似乎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的话,推动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是「商业」,反而不是「慈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平与效率——脏小明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