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套能够指数级成长的系统

1483年,米兰的最高统治者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收到一封来自佛罗伦萨的求职信,信中描述此人不仅是个军事工程师,他能制造可以便携的桥梁、围攻城池的云梯、装有大炮的装甲车,还是一个音乐家,他能吹奏笛子,还会发明有多个喇叭的乐器,他甚至还会画画和雕塑。米兰公爵当即决定招募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个求职者就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列奥纳多·达·芬奇。

如果多了解历史,你会发现像达芬奇这样“技多不压身”的通才在古代比比皆是,米开朗基罗不仅能画出《最后的审判》,也能创造《大卫》的雕塑;提出“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打仗能官拜兵部尚书,文能精通儒释道三教。

但问题来了,古人寿命比现代人短很多,为什么反而能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展?答案其实就是:指数型成长。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成长轨迹就好像一段平坦的斜坡,它虽然是一条上升的斜坡,但你走起来却看不出在向上;而有少部分人的成长轨迹就像长城,刚开始爬的时候还不觉得累,突然有一段你觉得不拉扶手就会摔下去。

这种陡然上升的成长曲线被称为指数型成长,掌握这种快速成长的能力,不仅可以熟练掌握自己专业的领域,更可以精通跨领域的多种技能。

这也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如何通过设计成长系统让自己指数型成长?

设计成长系统分三个步骤,为了更形象一点,我就拿一部我非常推崇的小说来命名我的成长系统,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那么设计老人与海系统一共有3大步骤分别是:设定目标、设定技能、设定评估机制。

在讲步骤之前,先解释下什么叫“系统”。

说个故事,知名职场漫画《呆伯特法则》的作者是一名办公室职员史考特亚当斯,亚当斯当年是一边工作一边业余画漫画和写作,当时这些东西给他带来的收入还不及他工资的5%。后来有人问他,你当时为什么要画漫画?

亚当斯说自己当时也没想要画什么风靡的漫画,只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开始只是把博客作为一个研发平台,在上面做各种写作技术测试,比如哪个话题读者喜欢,哪种写法会引起读者讨论等等,久而久之这个系统得以完善,当华尔街日报找他做专栏时,他的专栏能够持续有读者爱看的好内容。

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在锻炼写作能力吗?和系统有什么关系?回想一下很多武侠书里主角去少林寺拜师,开始时候都不教他武功,而是让他耕田种地,打水烧饭,劈柴生火,诵经念佛。时间久了主角问师傅什么时候才能学武,师傅说你已经练了那么久了,自己都不知道吗?

就像亚当斯的写作系统,他提升的能力包括:话题策划、素材收集、写作技巧、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等,亚当斯并不知道漫画能不能火,但有了这些能力的提升即使这个漫画没火,他做的其他项目或作品仍然会成功,这就是首先要说的“系统”的作用。

接下来讲具体步骤

一、 设定目标

一个九宫格就能制定一生的目标吗?完全可以。

我们讲设定目标了。等下,刚才不是说发展系统不要制定具体目标吗?没错,在这个成长系统里,最终要达成的可能并非是我们制定的目标,而是围绕这个目标提升的能力,举例来说:

日本棒球运动员,目前效力美国职棒大联盟,日本历史上投出最快球速165km/h的大谷翔平,在学生时代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毕业时同时成为8个球队的第一选择。这是一个清晰的目标,也是一个复杂定位的目标,大谷翔平用了一张九宫格来告诉自己该如何达成目标。

在九宫格的中间,是他的终极目标,在周围8个格子里,他填的是:体格、控球、球感、球速、变化球、运气、人气、心理。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离不开这8项能力,但这8项能力哪怕只是其中几项能做到极致,大谷翔平也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球员。

但毕竟像大谷翔平这样目标感很明确的人不多,普通人该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呢?拿《老人与海》来说,老人的目标就是:我要到大海里钓一条大鱼。你不必说这条鱼有多大,也不必说你要花多少时间钓到,你只要明白这个目标不是下楼买个苹果那么简单,而需要费时费力,花时间研究才能解决的,但最好是能一句话讲清楚。就像老人与海里,整本书目标就一句话,老人要到海里去钓大鱼。

那么当你暂时归纳不出8项能力,没关系,你可以放着,等想到时再添加或修改。拿我自己举例来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自己的个人品牌,围绕这个目标我归纳出能需要提升的能力是:输入能力、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输出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上并没有满8个,没关系,以后做的过程中有缺失了再加都没关系,不管以后能不能成为个人品牌,这些能力的提升本身就会给我带来成长和好处。

二、 设定技能

去海里钓鱼你需要哪些技能?

前面讲了我们设定目标的核心是磨炼技能,虽然大谷翔平一个九宫格就列出自己需要的能力,但实际你会发现,自己欠缺东西好多,一个九宫格根本列不下,怎么办?

好莱坞的制片人圈子里都知道一句话:用老的办法,给我看新的故事。你如果仔细去研究,可以发现好莱坞大片基本就是那几个套路,但每次票房都很高。台湾作家许荣哲将这个讲故事方法总结了一个公式叫:靶心人公式,简单来说就是4个步骤:

1) 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2) 他的【阻碍】是什么?

3) 他如何【努力】

4) 【结局】如何?

回想一下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吸引你的永远是主角如何对抗自己的阻碍,而要对抗这些阻碍,主角必定要磨炼某些技能,这也是宫斗剧永远流行的原因。所以我要讲的是,要达成目标,你必须克服阻碍,而那些对你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你最需要提升的技能。

举例来说,我的目标是要建立个人品牌,在观察了猫叔等知名IP后,我发现一个成功的个人品牌可能有那么几个特点:

1) 他能持续输出对别人有用的内容,这首先就需要输出能力,不管是能写还是能说还是能画,反正要输出作品,然后要持续输出那肯定需要输入,不管是看书还是看视频还是听音频,然后为了让输入更有效率,肯定还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如果要持续输出干货,还必须要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

2) 他约见了无数牛人,那么就需要沟通表达能力,也许还需要会打扮自己,要沟通肯定也需要学习如何提问,同时也会遇到效率问题,为了安排约见和输入输出的时间,肯定还需要目标和时间管理。

所以我就把这些技能列到我的九宫格里,每个人自己的领域不同,个人目标不同,所需能力肯定都不一样,再举一个把工作作为个人目标的例子,假如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运营总监,你可以怎么列呢?

对于一个运营总监来说,最大的阻碍是什么?你可能会想到你要搞社群、要做活动、要会写文案、还要会管理,这些确实是需要的能力,但是不是最大的阻碍呢?想一想老板找你来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最重要可能就几个点,用户是否在增长?用户体验好不好?产品卖的好不好?所以你要具备能让用户增长的技能,能让用户保持活跃的技能,能让产品持续转化的技能。

至于让用户增长那方法就很多了,但你定好这个方向后就明白,所有要学习和提升的方向都是要让用户增长。

但在这些阻碍中,我认为有3种能力是底层能力,最好将他们放到你的九宫格里,底层能力是一个乘数,乘数的变化对结果带来的是成倍的收获。这3种能力就是:选择能力、思维能力、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选择能力:

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阅读看书最好能看源头类的底层书籍,而香港作家马家辉也用食物来类比书籍,他说可以把书分成4类。

一是主食,主食没什么味道,但不吃就要饿,这就像经典读物,文献,论文,读起来可能很吃力,但这些都是经过历史洗礼的经典,也是知识的源头,满足的是生存需求。

二是美食,美食呢就像米其林餐厅里的菜品,摆盘精致、口味独特,让人非常有食欲,就像各种畅销书,解读类书籍,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感受,让人有兴趣可以阅读下去。

三是蔬果,蔬果就是帮助消化的食物,就像工具类、方法类的书,帮你打通了解上层知识的桥梁。

四是甜品,大部分人抵挡不住甜品的诱惑,就像你挡不住标题党好奇要去看的那些碎片式文章,朋友圈里的各种热点文。

所以呢,你要保持健康,主食是必须的,美食蔬果可以搭配尝试,但甜品就尽可能远离吧。

思维能力:

1) 第一个是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一件真事,前不久网络上一篇文章说一个小男孩在游泳时碰了一个女医生,结果被女医生的丈夫打了,女医生丈夫是水务局官员。顿时网上一篇骂声,有人爆出女医生的个人信息,就有网民打电话去辱骂女医生和家人。后来女医生不堪重负自杀了,然后情况反转,原来起因是小男孩摸了女医生,女医生要求小孩道歉,小孩不肯,隔天小孩家里人闹到女医生单位,还在网络上发文声讨。然后网络上又是一片哀悼,要声讨小男孩的家人。这是同一批人。如果不能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甚至会成为杀人帮凶的。

2) 认清高价值区域

之前有段时间滴滴和uber很火的时候,我有个朋友下班去兼职滴滴赚钱,这个拿现在流行的说法也可以叫“斜杠青年”。不是说兼职去跑滴滴不好,只是如果把这些时间投入到学习或钻研某项技能,是不是能获取的回报会更大呢?这就是典型认不清价值的情况。

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1) 让知识之间产生联系

在电影《超体》里,科学家发现普通人的大脑使用率只有5%,而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lucy则可以达到100%,所以影片中最后lucy变得无所不能。实际上人类的记忆都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产生的。

让知识成为知识晶体,然后让知识和知识产生联系。就好像达芬奇通过学习解剖,了解人体内部器官,不仅在医学上有建树,在画人体时也更加精确和细致。

2) 建立知识的视觉感

为什么要将知识视觉化,因为人类大脑里有75%的神经元都是视觉神经元。我给这个成长模型取名“老人与海”也是希望有视觉化效果,一片海一个老人去钓鱼。因为我们的大脑对抽象的概念很快就会忘记,而对视觉化的信息却能记忆深刻。

三、 设定评估机制

我们需要亲自到海里去钓鱼了,很多时候,我们都相信一句话“万事开头难”,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我们都被骗了,因为这句话,导致我们90%的技能在练习开始就弃坑了。

人气作者道长提出一个观点:很多人学习技能很痛苦,那是因为总忽略自己的感受,拿皮鞭抽自己,这是一种被动状态。其实我们玩游戏从来都是一上来就吸引我们,然后不断激励我们。把自己搞的很痛苦、很励志,要么是方法没对,要么可能是要发朋友圈晒自己。

实际上游戏之所以不断吸引我们是因为一种正反馈机制,而且是一种立即反馈的机制,你打一个怪就会掉装备,你打败一个boss就会获得称号,你充值成大V了就会全服务器通知,这就让你欲罢不能。而反过来,在学校里学习就没有这种机制,你读半个学期才来一次考试,考的好那还算有正反馈,万一考不好,还是负反馈。

所以我们需要在建立了目标和能力九宫格之后,就需要给每种能力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具体做法,在九宫格之外,将每种能力继续拆分成1个九宫格,比如说输出能力,那么需要在8个格子里填上如何能提高输出能力的内容,如何评估呢?这方面可以借鉴谷歌创立的OKR工作法,OKR工作法总体来说需要遵循3个原则:目标有挑战、可以被量化、不断被总结

1) 目标有挑战:

比如说要提升你的输入能力,就以阅读书籍作为输入的目标,你可以制定1个月看1本书,1年看12本书。这当然是一种输入,而且的确可以获取知识,但重要的是判断1年读12本书对你来说是轻松还是困难,如果困难,那么目标制定就正确,如果很轻松,那你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当然前提是这个目标可以被执行,你也不要制定一个1年看2000本书的目标,当你知道反正也完不成的时候,就失去了动力,也就根本不会有正反馈。

2) 可以被量化:

你玩游戏的话会看到游戏的某些关卡载入的时候,必定会有一个进度条,告诉你目前载入到百分之多少了。如果没有这个进度条,其实载入的时间是一样的,但你一定会感觉到焦虑和无助。

拿阅读来说,你说是看书,怎么评估看书的效果呢?你就可以写读书笔记或感悟,这也是剽悍读书营每天提倡要做的事情,在前几个主题营也有训练,比如清单笔记,看一本书写10条笔记,比如精读营,1本书写10篇笔记或写一篇3000字的笔记。这就是可量化,如果把这些笔记发布到网络上,哪怕些许的阅读量或点赞,也能对你起正反馈作用,从而让你坚持下去。

3) 不断被总结:

你需要长时间去坚持刻意练习,但因为有量化,所以你要不断去总结数据的变化。比如我写的少了,写不出东西了,为什么?是不是输入不够了。或者写的东西本来阅读量有100,现在只有10,为什么?是不是开始自嗨了。这也是猫叔一直强调的复盘的重要性,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思考解决方案。一个成长系统本身也需要不断优化,调整。

最后总结一下,要获得指数级的成长,就要设计一套成长系统。

这套成长系统的核心有3点:

1、设定一个有挑战的目标;

2、设定要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各项技能;

3、设定评估技能提升的标准,并极致践行。

好,关于设计一套指数型成长系统讲完了,最后讲讲为什么要把这个系统叫老人与海呢。海明威这部小说可以说鼓舞了一代美国人,但讲的是一个失败的故事。故事中老人和一条大鱼搏斗了3天3夜终于制服了大鱼,但是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鲨鱼群,老人继续和鲨鱼搏斗,但大鱼被吃的只剩骨架。结局老人并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所有人都嘲笑他,但那副巨大鱼骨架已经能证明老人才是真正的钓鱼高手,正如书中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打败。

我是ChrisQu,这篇文章一共改了十稿,你只需要花1秒钟,点亮下面的“喜欢”,就可收藏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设计一套能够指数级成长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