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散文》一书是李陀和北岛选编的散文集子,里边收录了包括鲁迅、郭沫若、汪曾祺在内的45位作家的作品。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满是疑惑:明明是给孩子的散文,非但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有的文字晦涩难懂,让十一二岁的孩子如何读得懂,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我硬着头皮自己先读,读着读着,豁然开朗:编者的初衷就是通过这本书给孩子一个窗口,去窥见遥远的生活,去感受迥然不同的世界。
我决定从老舍的《四位先生》入手,我读给他们听:“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的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学生哈哈大笑,难道人还不如猪值钱?这就有了看头,这就是当年的生活。
再读:“到三点的时候,你若出去,你会看见马宗融先生在门口与一位老太婆,或是两个小学生,谈话儿呢!即使不是这样,他在五点以前也不会走到观音岩。路上每遇到一位熟人,便要谈,至少有十分钟的话。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过去解劝,还许把别人劝开,而他与另一位劝架的打起来!遇上某处起火,他得帮着去救。有人追赶扒手,他必然得加入,非捉到不可。看见某种新东西,他得过去问问价钱,不管买与不买。看到戏报子,马上他去借电话,问还有票没有……这样,他从白象街到观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记得开会那件事,所以只走两三个钟头,到了开会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经散了会,他也得坐两点钟,他跟谁都谈得来,都谈得有趣,很亲切,很细腻。”哈哈,是不是很可爱的一个人?
《姚蓬子先生的砚台》磨墨时会由桌子这端滚到那端,而且响如快跑的马车。《何容先生的戒烟》能把蚊子臭虫都熏得离家出走,甚至把自己与室友都熏出去,也是没谁了。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文人在生活困苦状态下的乐观。
杨绛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我们读这样一本散文集,串了多少家门儿,和多少个有趣的灵魂聊天儿啊!这着实是一件太有意思的事!
我就这样把《给孩子的散文》推荐给了孩子们。
我们跟着巴金的《一个车夫》,跟着莫言的《卖白菜》,跟着余华的《麦田里》,跟着毛尖的《表弟》……穿越了时空去看看不同的童年生活,有乐趣,有辛酸。
我们随着汪曾祺《散文四篇》,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苏童《三棵树》,……跨越了空间去发现不同的人间草木,有野趣,有闲情。
人间草木、人间烟火皆能入文,诗情雅趣、平常琐事均可入心,
幽默风趣、苦中作乐都是情怀。经历了白马湖的冬天,夏丐尊心中再无更深刻的冬的情味。饿到极致的萧红,逡巡往返也没在过道列巴圈的诱惑中沉沦。左撇子的新凤霞哦,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穷困潦倒的孙犁也都在倔强的执着中,改变了命运,走向了梦想。北京的味儿将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徐徐铺开,冬储大白菜,煤烟味儿,大白兔奶糖味儿,胡同里的槐花,是飘荡在老北京人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情结。
《妙饮茶香一缕烟》《小有亭台亦耐看》《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就这样诗意的迎面走来,总有一句话两句话那么新鲜,那么令人愉快。
散文就是这样啊,总能把平常的生活琐事或事物,通过作家的笔变得如此有趣,也总能把最普通的道理从叙说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里细细流出。我们读到的人,心里也总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又总能从中品味出它应有的滋味,获得成长需要的营养。
《给孩子的散文》,始终是作者对于我们真实生活的一种感悟,一种理解。我们借助作家们美妙的文字,去欣赏了离我们可能比较久远的生活。一本书,一个小小的窗口,却给我们展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