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银运营资讯第二十八期

运营前沿

助力银行运营提效,这份“数字员工”自动化解决方案值得参考!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疲软、金融监管日益强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业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银行业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银行服务过于细化的分工,繁琐的程序和部门,加上数字化改造的进程缓慢,运营模式不断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仅影响了银行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还给银行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管控带来巨大阻碍。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特别是进入2020年以来,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改革转型发展,充分激发经营活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改革,三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步入新阶段。

       无论是时下最热的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还是热炒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这些均是推动银行业转型的方式和途径。目的是通过科技赋能内部经营模式的升级,深耕客户资源和市场,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回归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才是银行业的初衷和使命。而金融科技已然成为银行业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运营效率最为重要的一大推动力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作为金融科技市场增速最快的一款自动化软件,又被称为“数字员工”,是在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以机器人作为虚拟劳动力,通过软件机器人自动处理大量重复性、具备规则性的工作流程任务的技术。

RPA“数字员工”以其善于处理企业日常运营中重复耗时、繁琐枯燥的工作任务,无需改造现有系统,7*24小时不间断工作精准快捷无误等优势深受广大金融企业的青睐。

伴随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金融行业得到进一步应用,RPA自动化技术与更多银行的运营场景相融合,推进产品、营销、渠道、运营、内控、决策等全面数字化转型,在银行业风险控制、资产选择、数据分析、运营管理、渠道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引入RPA机器人来替代高频、重复、耗时、错误率高的人工操作,已成为企业寻求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的当然之选。

RPA赋能银行运营业务场景举例

01.对公账户开立及报备

企业基本存款户开立事先核准改为事后报备,且要求在当日内完成报备。人工操作分为四步:①网点预审核信息、尽职调查(征信查询);②银行内部开立账户、 审核账户;③开户信息提交至人行账户管理系统(报备);④启用账户和归档过程中需要跨多个内外部系统,操作繁琐耗时,且人行会对报备错误予以处罚 。

RPA“数字员工”无需改造现有系统,模拟人工柜员操作,自动接管其中的企业征信查询、开户待报备清单获取、信息提取及报送流程中繁琐重复的人工操作。

实施效果:

投产当日成功完成自动备案,备案成功率100%,备案操作时间缩短90%以上,效率提升30倍;

人机操作时间压缩到3分钟,时间波动小;

每天节省约100工时,一年2万多工时,RPA可代替10个专业柜员,每年预计节约50万支出;

客户等待时间缩短,客户体验和服务口碑提升。

02.双录质量复核

根据银保监会对销售理财产品的“双录”规定管理, 营业网点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在指定区域进行并录音录像。但由于双录系统和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客观上存在数据不一致和音像内容不达标的风险。同时,内容查验工作非常耗时,运管部的人员配置难以做到对双录的全面复核,相关业务存在监管风险。

RPA“数字员工”无需改造银行现有系统,模拟人工柜员操作,每日检索昨日理财销售记录,除了逐笔完成音视频文件的一致性检查,还能自动调取AI技术完成业务办理人脸和账户身份证一致性校验,以及风险提示话术检查。

实施效果:

RPA上线后相关审核工作由原来的人工抽查变为RPA机器人逐个检查;

改造前需要每周1人8小时的工作量,改造后RPA完全替代人力,实现人力释放。

当前,科技潮流已不可逆转,利用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 银行企业只有抓住机遇,紧跟时代变革,推陈出新,才能搭乘科技快车,实现高质量发展。

监管新规

            三道红线”融资新规之后,再度提醒银行控制新增贷款中房地产贷款比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林晓丽

      继房企“三道红线”融资新规之后,近日监管层再度提醒银行控制新增贷款中房地产贷款比例。有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监管对银行房贷的监控非常严格,近期房地产销售回暖,部分银行房贷规模仍有增长,监管再度下发控制房贷规模的要求,更多的是警示作用,也预示着房地产融资“严监管”态势不变。

       对于最近热议的“三道红线”,在9月25日举行的万科媒体交流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三道红线”的影响力不亚于2002年土地招拍挂制度的改革,是对所有开发商的挑战,随着“三道红线”到来,金融红利时代结束,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

        记者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于8月20日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虽具体细则并未透露,但不少房企均发声回应细则中的“三道红线”。值得注意的是,有最新消息称,监管部门要求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趋势:行业或将进入管理红利时代

       对于最近热议的“三道红线”,在9月25日举行的万科媒体交流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这是行业重大游戏规则的改变,是对所有开发商的挑战,“这次的监管是穿透式的,明股实债、表内表外全覆盖,之前的财务技巧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对所有开发商都是挑战,“三道红线”的影响力不亚于2002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郁亮表示。

       记者了解到,8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于8月20日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但具体细则并未透露。有消息称,会议拟给房企融资设置四档管理和“三道红线”。其中,“三道红线”主要涉及三个指标,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不低于1。

       具体而言,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如果“三线”均超出阈值为“红色档”,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二线”超出阈值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一线”超出阈值为“黄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0%;“三线”均未超出阈值为“绿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5%。

       在郁亮看来,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2002年之前是土地红利阶段,谁有关系拿到地,谁就赚到钱了。“招拍挂”制度实施之后就是金融红利阶段,随着“三道红线”到来,金融红利时代结束,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房地产金融占比越来越高是不对的,因为国家发展不能只靠房地产,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基础设施。企业应该均衡无短板,如果企业有明显短板,例如现金流问题,则会引发系统风险。”郁亮表示。

 企业:需做好“以价换量”的风险评估

      根据亿翰智库选取的2020年上半年50家样本规模房企数据显示,其中10家踩中两红线,7家全染红。在净负债率指标方面,三成房企超过100%。具体来看,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排名前15的内地上市房企(A股和港股)中,中国恒大、融创地产和绿地控股同时踩中“三道红线”,按照规定,未来有息负债不能再增加;中国金茂触及两条红线;保利地产、中国海外发展、龙湖地产、华润置地和金地集团“三道红线”均未踩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最新消息称,监管部门要求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目前融资“三道红线”今年9月起已在参与此前央行、住建部座谈会的12家房企试点实施,房企每月15日前需提交监管部门下发的监测表,共涉8项财务指标,其中涵盖了“三道红线”指标。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三道红线”下,未来高增长将一去不复返。目前还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相信随着下半年各大房企战略调整,明年发布年报之时,这三项指标便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房地产市场同步转暖,2020年8月百城首开项目平均签约率达47%,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较2018年以来月均也增长12个百分点。

      丁祖昱表示,随着“三道红线”的落地实施,部分房企也将面临融资难题,这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如土地市场降温,新房销售加速等。尤其是那些触碰红线的房企,更要加紧供货、积极营销、抢收业绩,通过增加销售回款、降低现金支出等方式改善资产负债表。然而,对于一些扩张型房企来说,“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企业要做好风险评估。此外,随着盈利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未来开发商们也应更加关注如何提升自身的产品打造能力,以提升项目的产品溢价。

  房贷:广州申请房贷客户数量逐渐回升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市场收紧房贷的消息,市场人士表示并不意外。有国有大行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监管对银行房贷的监控非常严格,甚至界定比例,限制涉房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最高比例,银行的房贷额度也是单列出来的,具体多少额度投向房贷是固定的。

       房贷按揭行业资深人士郑大源认为,对房地产融资“稳中从紧”是年初以来一直的政策,近期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在这一背景下,监管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更多的是对银行的警示,以及对“房住不炒”政策的坚决落实。

      记者调查广州市场发现,近期银行相关信贷额度正常。有多家银行向记者表示,近期申请房贷客户数量逐渐回升,但同比去年同期增量是下降的。另外,随着客户购房换房需求上升,客户提前还贷申请增加,但总体趋于平稳。

监管:地产金融延续严监管态势

       记者观察到,地产金融延续严监管态势。8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联合召开房企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道红线”新规。

      9月14日,银保监会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房住不炒”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持续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引导银行资金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

       记者根据央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测算,房地产贷款新增占比自2015年的30.6%,猛增至2016年的44.8%,而近三年,银行业涉房贷款占比不断下降。去年全国新增涉房贷款占比约34%,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占比下降至约24.7%。

       其中,各家银行中报显示,2020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中国银行新增涉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占比为36.68%,虽然比2019年49.35%的占比大幅下降,但在六大国有行中是占比最高的,其他国有行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均低于30%。如建行上半年新增涉房贷款的占比是26.18%,工商银行为29.85%,交通银行占比30.86%。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盛银运营资讯第二十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