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无可忍,能不能打孩子?你会打孩子吗?

在其他某乎类似问题下的评论区稍稍逛了下我有点呆 ,我以为“打孩子是不对的”是主流共识,看来是我想多了~

综合了一下,发现大家都忽视了「孩子本身是具有多样性的」这一特点,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这就意味着,有些孩子天生调皮捣蛋,你哪怕是个优秀的家庭教育专家,哪怕再好好说话,也不好使;而有些孩子就是需要认可、引导,这种孩子适合赏识教育,需要多夸,多引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一些乖巧懂事的孩子,在家长细心引导下,很快就会改掉坏毛病;但有的孩子就比较淘气,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屡教不改,甚至错误严重,影响极坏。这时候光靠说服教育就不一定能奏效,必须打他一顿,才能让他长长记性。


美国密根歇根州大学心理学教授Marjorie  Cunnoe女士,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表示:“和出名一样,打孩子也要趁早,而打孩子的最佳时段是2岁到6岁之间。”

她对2600名十几岁的少年,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直到6岁还挨打的孩子,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性格特征的表现,都要优于那些从未挨打的孩子。

由此看来,好孩子还是需要“打”的。


有些家长看到这句话很激动,终于可以“打”得理所当然了,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器”、“孩子是我生的,想打就打”各种合理化的道理都出来了。


但别急~

打孩子是有前提和边界的,对于下面这些“打孩子的行为”,是不被提倡的。

不好好吃饭——打!

不认真写作业——打!

在家,欺负妹妹——打!

在外,闯祸惹事——打!

孩子不爱说话——打!

孩子见到外人不懂得问好——打!

总之,那种「你没耐心好好教育孩子,没有倾听,以及带着“孩子是我生的,想打就打”的情绪化打骂。」 这种“打”是不提倡的。

一味地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只能说明你身为父母的无能。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打孩子”呢?怎样“打孩子”,效果才好呢?

“打孩子”要抓住契机,在说服教育没有效果时,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一,孩子触摸危险的东西时。

比如:玩电插座、摸热水瓶、玩煤气灶的开关等,或是去不安全的水边野泳……对孩子这些防危险意识不强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第二,屡教不改

对孩子犯同样的错误时,一错再错,屡教不改,而且还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一定要严肃教育。


第三,发现孩子有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时,

比如偷拿别人的钱财,喜欢说谎、打架、逃学,结交不良朋友等行为,务必要狠揍一顿,以绝后患。

另外,“打孩子”也需要技巧,方式方法也很重要的。否则费力费时地打了孩子,效果不好,等于“白打”。


1.孩子不知道错在哪儿,不能打。

孩子在挨打时,他们心理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打我?

在打孩子时,要告诉孩子打他的原因,重点说出孩子所犯的错误,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挨打。


2.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孩子犯错后,家长自然是“怒发冲冠”,气不打一处来。如果这时候,对孩子边打边吼:“叫你不听话!叫你不听话!”,却没有告诉孩子犯了什么错,为什么打孩子。

这种就属于纯粹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对孩子改正错误于事无补。而且冲动之下,还容易“两败俱伤”——气了自己,伤了孩子。

这类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一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挨打也成惯事,由开始的大哭到不哭,再到冷漠不吭声,最后到用敌意的眼光对抗家长。教育效果很是糟糕!

3.不要当着众人面,打孩子。

夸孩子,要在众人面前夸;打孩子,要在无人地方打。

尤其是不能守着孩子的老师同学打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以至于孩子以后在学校抬不起头来,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打完孩子后,最好让孩子独处一会儿,让他好好反思反思,不要急于去哄孩子。 


4.事后引导

有的家长打完孩子,自己的气儿也消了一大半了。看着孩子哭泣,又觉得心疼,然后又急急忙忙的去安慰孩子,这样做就违背“打孩子”的初衷了。

“打孩子”时,我们要告诉孩子错在哪儿了,妈妈为什么打你;打完孩子后,也不要马上安慰孩子,适当地“晾”一下孩子。

等孩子完全平静后,要对孩子做一个良性的引导。这时候,最好是带孩子出去散散心。

散心的目的,一个是让孩子从不良心情中走出来;再一个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他明白,爸爸妈妈对此很生气,不仅打了自己,还不想理自己。所以,爸爸妈妈特别希望他改正错误,成为一个好孩子。

期间,最好要反复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他,非常爱他。

“只要改正了错误,还是爸妈的好孩子。”

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打”,一个“哄”。

配合默契,效果极佳。

(这点我爸妈以前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总之,大多数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块璞玉,都要经过后天环境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离不开父母的反复打磨、用心雕琢,不能单单一言以“打或不打”这一个教育手段盖之。

但一些父母,打孩子就是出于自己的“懒和对教育孩子的无知”,把孩子当成自己可以掌控的“资产”,还堂而皇之地冠上“为了孩子”好的帽子。

对于这种家长,我只想说:

————————

我是一个爱孩子的小可爱,更多育儿干货和正三观的育儿观念,欢迎关注哦~

谢谢大家的评论、关注与分享,谢谢你们,爱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忍无可忍,能不能打孩子?你会打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