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吐槽活动中看养育苦恼

图片发自App

我们组织吐槽大会活动,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家有兄弟姐妹的,起先都秉承着和谐家庭的矜持。

席间有人一马当先,先行扔出一个糟点-老公。不得不说,这个关键词像星星之光,能照亮一片原野似的,迅速的点燃了大家伙儿的兴奋点。

你一轮我一轮的个个自告奋勇扔出自己的糟点,只见个个满脸通红,那叫一个畅快,每人发表完后,我们大家还会给一些反馈和互动,如“说的真好。”时而拿起手中的抱枕扔向对面的小伙伴们,时而高举双手表示赞同,时而又笑到捂着肚子倒在沙发上,场面似混乱,却开始暗暗地出现了一种真正的和谐,无形中彼此的情感圈像是被打开了一样,在笑声中,在骂声中,在苦笑中,在“咿“呀”等伴奏声中此起彼伏荡漾开来。


是的,我们做过几期这样的活动,效果都很好,是因为我们有一群这样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图片发自App

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让我们为人父母的小伙伴们,在一起可以有更多的共频,这样的人群其实要求也是很高的,需要符合这样的几点。


1、 情感

我们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对外有工作压力,升职赚钱发展事业。对内我们要从原生家庭的根基里总结出为养育下一代更有效、更健康的方法。

2、 认知

我们会经常思考

我们需要什么?

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为什么而努力?

我们如何能有效帮助到我们自己和孩子?

3、 育儿感受

独子也好,多子女也好,做为父母,我们仍要面对自己孩子的独一无二性,其实无论生几个,我们也无法复制性去教养,这已经成为一个事实。

特别是我们自己还在承受着这世间之苦,无处诉说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抚养出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呢!

我们可以互相讨论彼此在育儿上的经验,分享我们的苦恼,总结我们的得与失,感受着自己情绪的变化与浮动,可以放心诉说着自己的压力(而非一味地抱怨),我们在有限的一次次活动中,将困扰转活为能量,将”学习“一直放在心上,通过行动一次次修正。

现代人的独立,有时候也挺可怕,惶恐担忧到很多声音都无处发送,没有人能帮我们看到事实的其他面,一句”这都不算事”就错过了我们潜藏在背后的开关。当然其中也的确存在一些对所谓知识的误解后而产生的误操作。

“棍棒之下出孝子”

一味的打骂孩子,却无法让孩子习得一身强壮骨,似乎也无法让孩子学习到何为孝。

如一边棍棒一边斥责,请问是管得了棍棒还是记得了斥责,父母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但这绝对会让孩子的身体记住这种痛与苦的感受。可能正如有些人说的“长此以往,坏是真的打没了,当孩子面对外面的欺凌时,连反抗的本能,也可能都打没了。况且孩子是真坏,还是有原由的作为,父母可否真心清楚?”


“古时只为寒窗苦读,十指不必沾阳春水”

古时大家都拔尖要去科考功名,只盼一朝高中,家族光荣,一人得官,鸡犬都跟着上天了。

所以父母在家里,也是让孩子专心考试,哪有什么课外活动,都只管读书便是。

而现代生活,信息发展迅速,所有的孩子们都是地球上的新生一代,其他7、8岁锻炼筋骨,什么做饭做菜,扫地擦窗,这些活越早掌握,对孩子们的智力开发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好多父母仍一味地保护孩子,强关在暖棚里。

往小了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还不懂感恩。

往大了说,各国的孩子们同步成长起来的未来人类中,哪差哪好?不比可能也就自欺欺人吧?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通常善小父母不见,恶小是拿住一个就是。

撒谎-孩子老不做作业,还撒谎骗父母说自己做了。

偷东西-孩子多了块橡皮,说是捡来的,可也说不出所以些,一定又是偷了谁的。

。。。。。。

就算是,程序上不还是个嫌疑吗?

父母先下了定论,怎么问都没问,自己就下了定罪呢?

如果反过来,看到善小,是否也会拿来一番定论呢?

这些古话是对的,但请使用前先看看空间,人物的设定,再留意下自己一下子冒出来的有些想法,是真的吗?还是需要本着孩子无罪的状态问清楚呢?

请避免这样的问法:

1、 你说不是偷的,那你说,这块橡皮是从哪里来的?

2、 我和你说过,小朋友是不能说谎的。

3、 爸爸小时候也有过这样子,曾偷偷拿了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不敢承认。

4、 老师都说了今天这些作业要父母都检查过的,你说做过了,你倒是给我拿出来。

5、 平时不见机灵,遇到这个事坏脑筋转的真快呀,不打你,还真不行了,是吧。

。。。。。。

感受下,有没有一种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逼供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吐槽活动中看养育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