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仗剑寻书记》

      这本书其实买的很久了,一直未读。且买的也是二手旧书,拖拖拉拉才看完。故事背景是十八世纪末,西班牙和法国巴黎发生的人物与故事。这是欧洲历史上一段敏感且重要的时期,风雨欲来,英法与西之间战争后短暂的和平,西班牙皇权专制统治下,对于文明启蒙与进步的希冀,以及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巴黎的很多场景与人物。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真实与虚构结合,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和部分场景,连发生故事的地方都是真实的来源各种史料与地图,但故事发展过程和某些人物是虚构的。作者以真实走过的地方去安排故事以及主角所处的环境和场所。作者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畅销书作者: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

       我第一次接触这类的写作,虚实结合,也学会了一种写作的方法,就是你书中所写的人物发生地点环境皆来自于你当下所走过的每个地方。然后标注出故事信息的来源史料以及第三者第四者的诉说探访,把信息拼凑累积出故事脉络。所以书中是有两条线的,一条是作者根据故事发展过程所探访实际的故事脉络内情和环境场所,还有一条就是故事主角们的寻书之旅。

      两条线皆有意思,从中不但能得出当时西班牙皇家学院的史料真实,还可以窥探出大革命爆发前的巴黎上层社会奢靡虚伪、下层社会贫穷无助以及革命者新思想之间的现实矛盾。有些场景比如夜归,持火者的护送、滑轮拉上的街灯和商家点亮的路灯,和前几天所听的《巴黎-现代城市的文明》中的“明亮灯火计划重叠了。上层社会的沙龙场景描摹也和曾经看过的电影和书,情节与场景、人物装饰都契合。一本书勾串出很多记忆,这很有意思的阅读拓展。

     处于皇权专制统治下的西班牙,对于新文明的启蒙需求,西班牙皇家学院的两位院士,图书管理员堂埃莫赫内斯和海军上将唐佩德罗·萨拉特受其委托,前往巴黎去采购已被多个国家宗教法庭列为禁书的28卷《百科全书》。本身皇家学院里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分为《百科全书》的支持派和反对派,因此寻书之旅也注定充满凶险。不仅学院里有专门雇佣强盗阻挠他们的势力,同时法国也处于大革命前夕。如何寻到且要安全的带回西班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特别艰难的事。《百科全书》只是个缩影,或者代表,更多的是对于文明启蒙和进步的需求,是光明与希望的向往。

       这段旅程也是一场有关于书籍、友谊和信仰的寻书之旅,堂埃莫赫内斯是天主教徒,性格平和保守,渴望进步追随启蒙思想的保守派,而海军上将唐佩德罗是启蒙思想的进步者,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性格坚韧目标明确的人。两个性格截然不同信仰也不同的人一起上路,对于事情的处理各自不同。一路上观点的争执与彼此迁就,并不影响采购《百科全书》这唯一的目标。结果是好结果,尽管中间波折丛生,也顺带的描摹了大革命前巴黎各个阶层的现状。浮华之下所隐藏的暗波涌动,各个阶层人物在当时环境中的表现,书籍运回马德里的事故,最后皇家学院这些保守派和启蒙派郑重其事对《百科全书》的尊重和敬仰,都是启蒙思想再次启迪的征兆,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尽管不能涌动整个湖面,但激荡起浪花会不断的涟漪开去,一层层涌动着微小的波纹。

       通过这本书,我也深刻理解了“书”的意义,它不仅代表流传知识和记录。想起所看过的《华氏451度》,当书也被烧了,靠的是一些人的背诵进行流传。文明与进步的承载,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古文古籍、世界的文本,每一本书都代表的是传承。让后一代的人来阅读来了解来传承。它也是火种,在某个重要的阶段,它还可以成为火炬。点亮人类的文明,为人类进步构筑阶梯,或许这就是书与阅读的意义。读到最后,当海军上将和偷书的强盗拉波索对峙的时候,突然的转折那一段描述,让我激情澎湃。

        “海军上将笑了。他笑的突然,笑的古怪,嘴角和眼角荡出笑纹,澄澈的蓝眼眸突然温暖,突然解冻,突然生机勃勃。特别让人想不通的是,笑容让他面对的这个男人刹那间焕发青春,脸上的岁数、灌木的划痕、时间的轨迹与生命的沧桑,全没了。在这恶狼峡谷,置于潺潺水声、林间风声之上的,是无数遥远的回声:那些被遗忘的战场的喧嚣,那些表现恐惧与勇气、体现人心伟大与可怕的呐喊,在几百年悠远的回声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黎仗剑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