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仪式感:买买买

今年的双11刚刚过去,也意味着又一年的年尾到了。虽然已然不像前几年的折扣力度那么大,价格便宜程度也没那么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家似乎也比前几年购物更加理性,已经不会盲目地囤囤囤,以至于快过期了都用不完。

但不管怎么说,花钱购物还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购物变得非常便捷,可以说“足不出户买遍全球”。说到这里,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安慰人的段子:

(英文)You need cry dear(亲爱的,你需要哭一会儿);
(中文)有你的快递儿。

虽然语言不同,但不得不说方式竟然是相通的。

虽然这个段子是个玩笑话,但也足以看出,购物在释缓压力和改善情绪方面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特别是有节制地、在理性的范围内进行消费,诸如偶尔买点小东西犒劳自己之类的,其实是一件极具幸福感的事情。

这次特地采访了一位男性友人——大潇洒,再加上夕曦和嘿鱼,一起聊一聊除了日常必需品外,大家还会买些什么东西来增添生活的仪式感。


PART1:今年双11有买什么东西送给自己,或者是爱人、亲人以及友人吗?

【嘿鱼】

今年并没特地赶着双十一的节点去买,而是大概在半个多月前,已经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陆续买了。主要还是给自己备的一些换季衣服,日常家居需要囤的纸巾、洗衣液、消毒液等。不过,这些日用品其实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囤的,所以,也不一定非得在双十一去买啦。

【大潇洒】

今年多了一重重要的身份——光荣晋升成为奶爸。所以,本来的打算是要趁着双十一入手一些宝宝的产品,比如奶粉和尿不湿。但是,身边几乎所有的过来人都劝我说,最没必要在双十一买的就是奶粉和尿不湿。原因是:商家在双十一的时候大多只会以奶粉和尿不湿的单价进行广告,在买家直观感受上,好像你觉得比平时便宜的非常多,但实际上是商家“引诱”你为下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进行的预支消费。此外,小孩子在第一年是长得非常快的,所以第一年买这么多

其实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今年双十一也还是延续了往年形成的购物习惯:第一个就是旅游套票,第二个就是零食。其实对我本人来说,喜欢的消费产品基本都是不参加双十一活动的,所以比起双十一,我更关注的反而是年底的打折季。

【夕曦】

以往的我会在双11囤很多日用品,不过买回来的结果是既占地、又容易导致未及时使用而过期。所以,近年来在日用品的购买方面还是比较理性的,今年也没有囤日用品,还是决定根据需要随用随买。但是呢,我一般会在双11买一些应季过冬的衣物,总的来说相较平时还是会略便宜些的。不过,太复杂的计算规则还是会“劝退”我,不会为了薅羊毛而浪费很多精力去进行各种比价、抢券、付定金、凑满减等等,基本上都是领点优惠券,差不多就下单了。

PART2:在一些如生日、纪念日等特殊的日子,包括我们自己定义的特殊时刻(比如升职了;这段时间加班太狠了,终于熬结束了;股票涨了)等,又会买什么东西送给自己?

【大潇洒】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仪式感的人,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感性消费的人。所以,特别习惯为了一些值得纪念的日子准备礼物,创造一些仪式感。如果是给自己的话,球鞋是我最喜欢买的。因为工作需要正装的场合不多,所以球鞋基本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穿到的。不过,现在的球鞋价格真的还是很感人的,能在上面提到的每个节日都入手一双球鞋,就已经很满足了。

以前还没有娃的时候,其实我还特别爱买皮衣。但是后来发现,在北京能穿皮衣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慢慢地,这个爱好因为需求度的下降以及养娃开支的增加也就逐渐减退了。

【嘿鱼】

近两年,我比较爱送给自己作为仪式感的礼物,更多的还是精神方面的消费吧。首先就是纸质书籍,它比电子书读起来舒适度更高,也更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也有可能是因为从上学期间一直保留至今的习惯:我比较喜欢在纸质书籍上做笔记。此外,“输入法+电子屏”的现代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导致提笔忘字越来越普遍,所以创造用笔书写的机会,确实对我来说,能够带来平心静气的心理价值体验。除了纸质书籍,我因为平时会比较喜欢看电影、看视频,所以各种视频平台的会员也会是我消费的“重灾区”,会员节省的广告时间,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我的情绪体验。其他方面呢,我可能关注比较多的是包装很好看的、精致的生活用品,比如杯子、各种冷萃咖啡等。

【夕曦】

在特殊的时刻,我通常会买一些漂亮的首饰送给自己,大多是一些极具设计感的小众品牌,比如项链、耳环等等。虽然这些不是很贵,但也不便宜,换言之,是那种我既能负担得起,又能满足我对“礼物”这一概念的界定的一些物品。虽然,自己平时也不是很爱戴首饰,但毕竟大部分女生还是普遍喜欢亮晶晶的美丽的东西。还有就是一些电子产品,比如以前会买喜欢的微单相机、面部美容仪等送给自己。之后,比较想入手送给自己的礼物是品质优良的吹风机。总之,选礼物还是要注重是否能够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日常随意入手的物品就能替代的。

PART3:是否会因为一些收藏的爱好,而购买成系列的物品并产生相应的满足感?

【嘿鱼】

有那么一阵,会对泡泡玛特比较钟情,基本上购买频率是每周一个。其实,可能也不是它本身吸引我,就是拆盲盒的整个过程,会让人获得一种有限的未知性的满足感。除此之外,受限于经济状况以及收纳条件,就没有其他成系列购物的情况了。

【大潇洒】

我其实个人没有收藏的爱好,但是,周围所有人都说我买球鞋和皮衣的数量倒是快达到收集爱好的级别了。比如,今年入手的三双球鞋不光是同一个品牌,而且款式都一样,唯一的区别是颜色不同。而且这三双鞋中,我只穿过一双,另外两款都不舍得穿。但是这三双球鞋的入手,也确实给我带来了特别强烈的满足感。

【夕曦】

我不会成系列地购买什么。因为从购物的角度来说,我是个“喜新厌旧”的人。所以基本上都遵循着每类东西买一样足矣的原则,因为新鲜感总会过去。如果勉强和成系列挂钩的购物的话,就是冰箱贴了,我不管到哪里去旅行,都愿意买具有当地特色的冰箱贴作为收藏。

PART4:推荐一些自己比较常购物的地点以及薅羊毛的方式

【大潇洒】

每年的6月份和11月份就是我集中采购的时间段,这两个时间段会有大规模的打折。如果推荐线下的话,比如SKP,SKP-S 会有品牌最低达到4折的产品;线上的话,发发奇、Ssense,这两个网站是我经常用的海外购物网站,好处就是在打折季经常5折起,而且运费还包含了清关费用。之前曾经有一次,我买了一双300刀的球鞋,海关清税就要交1000多人民币。

【嘿鱼】

我不太会精打细算,个人感觉思考凑满减或者要等那个时间点抢单这样的行为,比起购物本身,不仅劳心伤神,而且搭进去的时间成本也挺多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会优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度以及心情来进行购物。购物一般会选择线上,因为自己不太喜欢花非常久的时间去逛街,确实也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常用淘宝来选购一些衣服、裤子等,尤其是我作为“买长裤困难户”,线下商家基本上都逃不过买不到合适的裤子的命运;常用京东选购一些急用的、需要隔天到的日用品、书籍之类的。

【夕曦】

我也是线上购物的情况居多,从自己的经历来看,比较推荐那种购物领券返利的平台。但是,一定要选比较靠谱的,谨防个人隐私的泄漏。线下的话,去奥特莱斯淘货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自己其实不太经常去商场买,因为非特殊打折活动的情况下,商场一般都很贵。


今天分享了这么多,也能从中看到,大家都从“买买买”中收获了专属于自己的快乐,获得了生活仪式感的满足。所以,大家也要偶尔买个小礼物送给自己或者亲友,给生活增添一些仪式感,来奖励下自己为生活而奔波的艰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仪式感:买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