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 草稿

        团队评价胜于课堂上一个个赞美!

        八月份读了《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初读这本书,局限于老师的思维聚焦于深度学习,读着读着发现-如何在课堂上最大优化设计,实现共同体,才是我们成长之桥。

      要成为高水平的“学习设计师”,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学科本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情和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条件,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组合和设计。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及本校学生情况,去设计自己的课程。

      初中生物学科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初探:

        1.大单元课程设计,以章为单位把握整章学习知识结构;

        2.做好大预习-思维导图;

        3.实现导学一体,充分利用三单: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

        4.课堂评价:团体评价;

        5.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学生团队适时调换。

        6.及时做好总结,不断调整实施方案,以达到最优化。

      在这样的项目学习共同体中,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能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合作,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找不到感觉的“边缘生”也找回了自我,信心得以增强,能力得以提升。

      之前我们对于“边缘生”、“学困生”尽管做了不少工作,由于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效果不是太理想,更甚者有的寄希望于课外辅导班,返校后还是我行我素!而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可以让孩子们放飞思维聚焦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有助于他们融入团队,积极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