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合格的父母,这是一个问题。已经为人父母十多年了,也学习、积累了不少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把孩子的成长过程浓缩成了一首诗《人生札记》),在这里跟家长们分享几点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懵懂小屁孩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不可以伤害到自己 (玩闹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二是,不可以伤害或者是影响到别人 (玩闹时要注意别人的安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是,不可以伤害或者影响到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或自然环境(尊重规则,尊守秩序,如遵守课堂纪律、公共场所秩序、爱护环境)。
真正的自由必须建立在规则和自律的基础之上。
二、父母是孩子从小学习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要努力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当合格的一名老师。要随时注意你自己的言行,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要身体力行,说到做到,千万不可以“说一套,做一套”。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坏习惯其实也是慢慢积累起来,因此坏习惯不可能立马就可以全都改掉。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得很好,农民想要除去地里面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地里面种下去庄稼。把庄稼种好了,杂草也就没有生长空间了。
记住,你播什么种,就结什么果。以下具体展开讲:
1.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做到——张弛有度。
每当在学习日,孩子就必须按时作息,但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则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可以灵活调整作息时间。毕竟,人不是机器,一直处于紧绷的思想和神经也需要适当地放松和调节一下,以避免“机器”发热,头脑发热,以保证“人”这部机器能够正常运转。所谓“张弛有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在学习或者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全力以赴地专注于学习,而在课余休息时间则可以痛痛快快地玩;
3.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控的能力。
这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个坚持的过程,而且可能是一个反复、挣扎和痛苦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家长在取得实际成效之前,不可以有丝毫懈怠。
比如,规定到周末才可以玩游戏,但要必须遵守时间,在上午、下午和晚上这三个时间段内都安排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到时开始,到点结束,孩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可能一开始这几天需要家长监督和控制,等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孩子自己就形成习惯了。当孩子自己有自制力了,家长就不用太操心了。根据专家的研究,一个人若要培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需要坚持21天不间断(有这么一本书叫做《不抱怨的世界》,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去读一读)。
4.帮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当然,最好还要养成自觉记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或者写日记都可以。从小养成写作的这个习惯,不仅锻炼和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同时对孩子的思维和自我反省能力,情绪表达以及情绪排解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
四、谈一谈人性“教化”的问题。
所谓教化,分开来说就是教育与感化。如果只有纯教育却没有感化,那只是在训练一个动物,或者说你是在操控一架机器,按照你的指令或者既定的程序去运转。所以,这里再强调一遍——人不是一部机器,在“教育”的同时,“感化”也得一定要跟上。
感化,具体要怎么做,可能每位家长都有各自不同的办法,但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比如:
①家长的陪伴。孩子的童年时光,一生只有一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非常重要,无可取代,不可或缺。对于这个事,最后没有后悔药给你吃(李玫瑾教授曾为此专门做过一期讲座,家长们可以去网上搜一下)。
②家长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用心。家长要用这些东西来唤醒孩子内在的自我,唤醒他/她人性中“真、善、美”的那部分。要悉心培植起一种做人的志气和积极上进的“精气神”,以及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动力。而不至于让那些人性之中的任性自大、虚伪自私、傲慢无知、消极惰性以及趋乐避苦的劣根在孩子们原本纯净洁白的头脑里面肆意生长。因为,人性中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本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东西风 ” 之间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五、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你不知道,最后到底是哪个道理或者哪一句话发生了作用,触发了那个“开关”。孩子开始懂事了,自律了,有责任心了,开始积极上进了,开始自觉行动起来了。这样,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即使孩子的数理化分数不是很高,但至少做人方面的分数已经很高了。
六、千万不要以成年人的“自以为是”和以爱之名去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甚至将孩子追求梦想的热情瞬间浇灭。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样的事实在太多而且仍在不停地发生。而家长大人们,似乎乐此不疲,不曾停歇,亦不自知。于是,相同版本的悲剧一直在上演。
举例说明,一个小朋友画了一幅画,兴致勃勃拿给妈妈看,说画了个月亮,可妈妈一看,竟然是蓝色的月亮。于是,她很认真的纠正孩子说,不对呀,月亮的颜色不是这个呀……
我甚至不敢去想这个孩子当时心里的感受。因为,此时你很难简简单单用“难受”两个字就可以形容那种“满腔热情被浇灭”之后的感觉,反而用“抹杀”更为精准!本来对画画很感兴趣的一个孩子,但可能从此对于画画只会感到索然无味。只因为,本来还兴致勃勃,准备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去触摸这个世界,却不曾想被成年人的种种“自以为是”牢牢捆绑,家长“以爱之名”套上了一把无形的枷锁。
所以,当孩子正在试图展示自己的无限创造力时,请帮忙收起成年人的那些“自以为是”。
第二例,从读初中到高中,到填报高考志愿,再到安排工作,全程由父母包办(最后,可能还要报一个“非诚勿扰”班)。这种人生,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可细思极恐啊!因为,你好像成了一部被设定了预定程序的“机器”,上了发条的橙子。一眼就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第三例,一个孩子在大学期间玩音乐入迷,组建乐队,搞得红红火火。可最后因父母反对,被迫妥协,返回老家,梦想熄灭……
对于此类父母,建议看一部电影叫做《银河补习班》或者是星爷的《新喜剧之王》。
这些家长都常常会说一句口头禅,孩子,我们多爱你啊,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啊!
如果真的爱孩子,请立即放下你的自以为是,马上解开你以爱之名套给孩子的那把“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