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贯彻中超越自己

1、聚焦于一点以提高动机

在断舍离的实践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聚焦于某一个场所。房间杂乱到一定程度就会让我们觉得无从下手,索性放弃收拾。但其实只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不管那个地方有多小,即使只是一个抽屉,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好,我们就能从这小块整齐的地方得到满足感,从而加强行动力。

根据自己当下能挤出的时间,来确定今天能够彻底进行断舍离的场所,并聚焦于这一点上。这就是提升动机的技巧。

我们可以从生存的基本场所做起,比如卧室、厨房等。一旦这个场所得到突破,断舍离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就技巧而言,对于不擅长整理、收纳或分类思考的人,可以从不需要分类的场所入手,比如只能放书的书架、只能放衣物的衣柜等,也许就不会有太大压力了。

选择好场所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的“减少”,可以从怎么看都是拉圾的东西开始下手扔。标准从一开始的“需不需要”,到后来可以再加上“舒不舒服”。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也非常必要。你会逐渐发现那些让自己犹豫的东西,其实都是不需要的。慢慢地,我们就能学会扔东西了。


2、断舍离的实践技巧1:大中小三分法

在整理和收纳上,最重要的仍然是三分法。通过不断地对把物品分成三类,就能把东西整理得井然有序。

在进行三分法之前,首先必须要学会用俯瞰的方法审视所有物品。作者以去酒店里参加聚餐为例,她会先粗略地看一圈有哪些吃的,然后考虑自己的食量和盘子大小,再从前菜、主菜和甜品这三大类中选择吃哪些,而不是一进去就端起盘子毫无节制地从头吃到尾。整理和收纳也是如此,比起胡乱地从手边开始收拾,先整体把握物体都有哪些,然后将其分成三类的方式可以更高效。

比如,作者把厨房里的东西大体分成食材、烹调器具和餐具三大类,通常情况下这三大类不能混淆,类似食品和餐具混在一起的情况一定要避免。

首先,食材的分类,她会把包括调味料在内的所有食材全都放在冰箱里,上层专门放普通的冷藏食品以及干燥食品和调味料;中层是蔬菜保鲜格;最下一层是放冷冻食品的冷冻室。

然后,在“烹饪器具”的中等分类中,作者先粗略地分成水槽周边器具、炉子周边器具和电器三种。水槽周边包括盆、菜刀和案板等;炉子周边包括锅、铲子、炒勺等;电器则包括电高压锅、搅拌机等烹饪用的小家电。

最后,餐具的分类,就先分成盘子、杯子、容器三种。当然具体的分类方法你可以自行决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生活方式制定出明确的标准。

为什么说分成三类刚刚好呢?因为分成两类的话有可能不够,分四类的话又会记不住,容易把行动弄乱。所以先粗略地分成三大类,然后再细分三类,以此类推,渐渐越分越细,这样分类就能顺利地进行了。不断地重复三分法, 就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3、断舍离的实践技巧2: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

在很多人的房间里,那些看不见的收纳空间(例如衣柜、抽屉等)总是塞得乱七八糟,因为眼不见为净,反正别人也看不见。有些人甚至会把它们塞到满,一旦打开,里面的东西就很可能会掉落一地。

在断舍离里,有个总量限制原则: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五成、装饰性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

从环境影响论的角度来说,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七成,就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而空出来的三成空间刚好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碗柜之类的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从美观上来说,它们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比如杂货铺或超市里,商品都是紧密地挤着摆放在一起,而在高端商场里,一般货架上只会稀疏地摆放极少量的东西,这样才会显得有品位和设计感。

对于装饰性的收纳空间来说,主要是给别人看的,所以要最低限度地放东西,也就是一成。作者以画展为例,表示极具代表性的名画多半都是单独挂在宽墙上,而其他普通画作就会多张地排列在同一面墙上,主次程度一目了然。所以只要运用这种方法,日常生活中的杂物也能瞬间变成美丽的装饰品。

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这样就会慢慢地提升了品味。比如你只能留下三件最喜欢的大衣,一旦买了新的,就必须得放弃之前排名第三的大衣。如此循环往复,自然就只剩下排名靠前的东西了,而且自己断舍离的层次也会随之提高,就会培养出永远都只用精品的自己了。   


4、断舍离的实践技巧3: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我们平时在整理、摆放物品的时候,尽可能不让自己感觉到压力。因为即便是一点点的压力,都会让人觉得很麻烦。此外,物品的外观也非常重要,比如叠衣服时,最好是把叠得整齐的一面放在外侧摞起来。

当我们希望能尽快完成收取物品的行为时,就要用到“只需一个动作”原则。一般来说,如果拿一件东西需要经过三个动作(如开柜门、拿箱子、开盖)以上,大家就会觉得很麻烦,而收拾的时候还要重复一遍,那会比较麻烦,还不如干脆把东西随手放一边。如果这一切只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那整理就会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另外,我们要有意识地让收纳工具里的东西无论何时都能“立起来”,也就是让物品能“自立”。物品的摆放方式也要便于选择,也就是选择的自由。比如超市里的饼干都是同种类并排放着,种类和数量一目了然,方便选择的“自由”。至于那些立不起来、不能竖着放的东西就要卷起来,“自在”地放。这就是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另一原则: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断舍离使用“相”的概念,而自立、自由、自在就是物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在让毛巾立起来的同时,自立、自由、自在的理念仿佛也会进入我们的内心,打动我们的潜意识,在我们能够随心所欲的掌控物品时,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最终促使自己形成自由、自在和自立的感觉。


5、断舍离与自动化机制

我们的身体有不需要意识作用,就能自动调节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呼吸、代谢、消化、循环等机能,叫做体内自动平衡,也就是自动化的状态。

断舍离把身体上的这种自动化系统归为“相”。彻底地进行断舍离,就是要在筛选物品的过程中完全以自己为中心,让身边只剩下当下最需要的东西,打造出舒适自然的环境,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因为到了这个阶段,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有序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而且我们也不再会因为准备不足而纠结不安了。

比如,房间堆满杂物的状态就像是被封堵住的下水道,妨碍了自动化机制的运转,我们必须得想办法把堵塞的东西清理掉。可以先仔细地检查下水道的状态,再亲手收拾,这个过程相当于从诊断到治疗。治愈后,我们的自动化机制也就能够重新恢复了。

因此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6、知识要点

对于实践断舍离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聚焦于一点,即彻底地收拾好一个场所(哪怕再小),以此为突破口得到激励后,行动力自然也会跟着提升。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大中小三分法,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及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等。

大中小三分法是指,把所有需要收拾整理的物品先大致地分成三类,然后再细分成三类,以此类推,渐渐越分越细。这种分类方法不断重复,就能把东西整理得井然有序。

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是指,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七成满、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五成、装饰性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彻底进行七、五、一成收纳之后,我们不仅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品位提高,断舍离的层次也会随之提高。

而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则包括了“只需一个动作”原则和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总而言之,“断舍离”是一种通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在断舍离里,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关注自我、关注当下,通过不断地实践,拿回驾驭生活的主导权。直到彻底进入断舍离后,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有序就会变成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了。

关键词:断舍离的实践技巧  大中小三分法 总量限制原则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自在、自立、自由原则 自动化机制 利用物品提升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贯彻中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