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

《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

读完《文化苦旅》,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很长时间了,没有一本书如此震撼过我的心灵。想想余秋雨先生已经七十多了,读他的书,有一种恨晚的感觉。

文化苦旅,是一种人生的、精神的苦旅,作者由古及今,由中及外,由战争到和平,由繁荣到衰落,遍寻各种文化对自性、人性产生的深刻影响。

文化苦旅,由文化上升到文明,对文明探寻的终极意义便是为自己或这个世界寻找存在的坐标,以更宏大的视野俯视生命这一生物形态的本源意义。

文化苦旅,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明白了自己以及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

“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搭建。

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想象,为无法言传的文化归属。”---《阳关雪》

小而言之,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从小到大,不都是在苦苦寻找自己自己的人生定位,在自己的文化归属坐标上的那个交叉点吗?

“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那半年,我贴地历险数万公里,考察了目前世界上最辽阔的恐怖地区。这些地区,恰恰是人类文明发展最悠久、最辉煌的‘教科书’地带。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历史课程,都用近似的语词歌颂着哪里发生过的丰功伟绩。

但是,显而易见,各自的丰功伟绩又堆积成了仇恨的废墟,天天孳生着炮火,灾难和血泪。我发现,在那里,历史和地理在进行着频繁的转换;互相仇恨的历史变成互相仇恨的地理,而每个地理方位又要述说着仇恨的根源,可怕的空间又变成了可怕的时间,继续延绵。”---《写经修行—菩提树下》

大而言之,这就是文明。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创造-毁灭-创造—毁灭”中轮回再生,向更高级的文明发展,直到彻底毁灭。

“世界各国的文明人都喜欢来尼泊尔,不是来寻访古迹,而是来沉浸自然。这里的自然,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原始森林,都比任何一种人类文明要早得多。没想到人类苦苦折腾了几千年,最喜欢的并不是自己的创造物。

现代派艺术写尽了这种倒转,人们终于承认,宁肯接受荒昧和野蛮的自然,也要逃避荒昧化。野蛮化 的所谓闻名世界。

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千年一叹》

总而言之,这就是人类。人类尚且如此,我们个体更应如此。默默地学习、感悟、修行,达到心平如镜的无我。

这就是文化的苦旅带给我精神的“折磨”。我暗自庆幸,寻他千百遍,还是寻到了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